心靈雞湯經典語錄勵志
人生中註定不可丟失的9樣東東,
沉思��在你有一肚子火要發之前,先給自己10分鐘沉思一會兒。
童心��無論你有多老,你的心不能變老
純潔��現在的社會已經夠混亂了,純潔真的不容易做的呢~
浪漫��-偶爾浪漫一下,那種感覺就象一隻小鳥在空中飛翔吧?
可愛��我相信,你會因為可愛而美麗。
勇敢��做個勇敢的精靈,不怕狂風會撕爛你的翅膀~!
音樂��如果沒有音樂,你的人生將會泛味無比。
馳聘��如果真的累了,就變成一隻蝴蝶逃開一會吧,不要讓自己太累了。
優雅��為什麽要裝得粗魯呢,優雅一點總是好的。
做父母的如何了解子女的需求?怎麼表達真心地關懷子女?
張寶蕊:上次我們談了一個人的需求,以幫助做父母的了解子女的需求。
今天我要談另一個重要的題目:什麼是適切的關心?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也是出自真心地關懷子女,但是為什麼孩子不能了解父母的苦心呢?是父母的方法不對?或是孩子不懂得?記得在一次朋友的聚餐中,我們談到青少年的問題。
有一位非常愛孩子的父親抒發了內心的感嘆:“真希望這些青少年能少受挫折與掙扎。”是的,這是做父母最普遍的一個心聲,尤其是在挫折環境中長大的父母(這就是所謂的投射心理Projection)。但是在一個較沒有掙扎、困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是否就真的會有一個更順利、平安及幸福的未來?從成長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製造一個較少困難的環境是“父母的需要”,而非子女的真正需要。這種關懷是出自父母內心的,但卻並非適切的關懷。那麼什麼是適切的關懷呢?所謂“適切的關懷”,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空間、安全、理解,讓他們在摸索成長的路上,尋找屬於自己的應對問題的方法。換句話說,讓他們能做一個獨立與完整的自己。但這個“足夠的時間、空間、安全及理解”又是什麼意思呢?記得小時候母親對我說過:“小孩子家,有耳沒口。”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只要聽大人說,而不要有任何意見,縱然有意見,也不要表達。所以不插嘴不回嘴成了我的金科玉律。這種習慣形成了我日後抑壓的個性,產生了負面的結果。在生活中,我也常聽到及經驗到許多父母在碰到重大決定的時候(例如分居、離婚),多半以為孩子不懂事,不必跟他們討論,也不必聽他們的意見。或是父母吵架,也以為這隻是存在於父母之間的問題,而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認為時間會沖淡一切,過一陣子就會恢復正常。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孩子們從小就懂事,只是他們懂的與父母懂的層次與階段不同罷了。適切的關懷,就是用他們的語言及方法和他們交流,讓他們說出內心的聲音,但是,僅僅讓他們表達意見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們明白父母了解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被接受,被聆聽,然後他們才有安全感。如此才能有勇氣向父母做更多的開放與交流。如果父母能做到這些,他們會很訝異在孩子們的意見中,有許多是充滿智慧的。
同樣,只有這樣,孩子們也才會真正能聽父母的教訓,與父母合作。
時間、空間、理解、安全感是提供適切關懷的四大要件:時間:現代父母最有困難的就是時間,工作、應酬都很多,別說給子女時間,恐怕連給自己的時間都沒有。而適切的關懷是需要有時間的,沒有時間或是太少量的時間,父母沒法提供心理與精神上的專註。物質的照顧,一般而言勿需時間我們也能做得到。但心理上與精神上的關懷就要有充分的時間來表達。所謂的品質時間(Qualitytime)對一個家庭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間一般而言是不做別的事,就是父母與子女在一起分享與交談。時間的量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卻要大家的專註與投入,如此才能有品質可言。空間:空間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不知各位有沒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經驗,這就是沒有空間的結果。一般人都很忙,忙到聽不見別人說什麼,也看不到世界的改變與事情的轉機,空間與時間不一定成正比,有時間的人不一定有空間。“軀體”不見得忙,但是,“心”卻很忙,因為我們都有很多的包袱,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已發生的、尚未發生的……因此,許多的父母無法體會子女的想法與感受,只是忙於用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要求子女的成長與發展,忙於用自己的理想與期待要求子女去實踐與完成。沒有空間,我們的關懷是有條件的,是受限制的。理解:理會與了解。現在讓我們暫停一分鐘,靜靜地反省一下,自己被別人理解時的感受。是不是很好?對於那個了解你的人,你是不是有較多的依賴?如果答案是正面的,那麼我們也將心比心,想一想孩子們的感受。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其實就是建立在理解上,而非說理與說服。說理與說服也許會讓子女們表面上順從聽話,在內心深處並不是這麼回事。下次有事時,他們不會再提出來與父母交流,因為講了也沒有用,何必說呢?所謂的代溝就是這種“交錯溝通”的反應。安全感:一個人成長的品質好不好,基本的原因是在於安全感,許多人內心有困擾或產生焦慮、挫折,常是因為“害怕”。人越是年紀大,焦慮越是多。反而年紀小的孩子,常是勇氣十足,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是安全感的缺乏造成的。人生本是一個不容易的學習過程,在這路上我們常跌倒。跌倒第一次,還不太有感覺,但跌倒多了,安全感就慢慢減少,以致於越來越不願嘗試新的東西了。
適切的關懷,不是盲目地鼓勵孩子嘗試新的事物、經驗新的挑戰,而是有計劃地在他們嘗試與經驗的過程中支持、幫助與聆聽他們,讓他們不覺得孤孤伶伶的一個人在摸索。這種安全感的培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要有許多的時間、空間與理解來建立。雖然說適切的關懷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絕非特別的艱難,不斷地反省、觀察、調整與改變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我以為是做父母的根本態度,如此,子女才能從父母的身教上學習,而不會在虛偽言教的壓抑下枯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