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菊花粥粳米50克,冰糖適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時加入菊花6克,再煮約10分鐘即成。能清熱解暑、醒腦提神。
中醫理論認為嬰幼兒為稚陰稚陽之體,不耐暑熱熏蒸,暑熱乘虛侵襲肺胃,肺氣失宣則汗閉,汗閉熱不能泄,因而發熱不退;暑氣內蘊,耗傷胃內陰津,而致口渴喜飲;暑熱傷氣,氣不能化水,故尿清長而頻。汗與小便同屬津液所化,異物同源,汗閉尿更多,尿多陰津更傷,結果患兒便口渴喜飲。如此形成發熱、無汗、多飲、多尿的主要癥狀。且氣候愈熱,體溫愈高,即使用解熱葯,也無法使體溫下降,只有在氣候涼爽或雨後,體溫才有所下降。
到秋涼之後,上述癥狀便可不治而愈。雖然“夏季熱”可不治而愈,不會留下后遺症,但因“夏季熱”長期發熱,會加快機體新陳代謝,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時防治也會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而且容易產生併發症。對小兒“夏季熱”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葯,可選用以下食療方,既經濟,效果也不錯。
荷恭弘=叶 恭弘冬瓜粥取新鮮的荷恭弘=叶 恭弘兩張,洗凈后煎湯500毫升左右,濾后取汁備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塊狀,加入荷恭弘=叶 恭弘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早、晚服用。適用於發熱不退、口渴、尿少的患兒。
蠶繭山藥粥取蠶繭10隻,紅棗10隻,山藥30克,糯米30克,白糖適量。先將蠶繭煎湯500毫升,濾液去渣,再將紅棗去核,加入山藥、粳米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適用於低熱、神疲乏力、胃納減退、大便溏薄患兒。
益氣清暑粥取西洋參1克,北沙參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先將北沙參、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鐘,去渣留汁備用。再將西洋參研成粉末,與粳米加入葯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調味,早晚服用。適用於發熱持續不退、口渴、無汗或少汗的患兒。
三鮮飲鮮荷恭弘=叶 恭弘、鮮竹恭弘=叶 恭弘、鮮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約10分鐘,加入適量蜂蜜攪勻,冷卻後代茶飲。適用於發熱不退、心煩、口渴、尿少的患兒。
綠豆紅棗湯綠豆250克,紅棗15枚,共煎湯,煎好后加糖少許溫服,適用於發熱而微汗者。
調胃藕荷粥鮮藕一節,切成細粒;粳米50克,加水煮為稀粥。待藕粒酥熟后覆蓋鮮荷恭弘=叶 恭弘1/4張,再煮沸,揭去荷恭弘=叶 恭弘,加白糖調味服食。適用於“夏季熱”伴食慾不振之患兒。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促進消化的七種上佳食物 太油膩可吃些核桃]]
[[編輯推薦:每天1個橘子2杯綠茶 有效阻擊電腦輻射]]
[[編輯推薦:8個飲食好習慣 排毒美顏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