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的寶寶今年剛3歲,自從寶寶出生后,身體一直很是健壯,幾乎很少鬧毛病,一直健康的成長,這讓小麗省了不少心,每天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但這两天小麗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因為她的寶寶這两天出現噁心、嘔吐的反應,而且大便是黑色的,小平擔心孩子患病了,便趕快到醫院進行檢查,大夫診斷小平的寶寶患的是“潰瘍”,小平很是納悶,剛3歲的寶寶怎麼會患上潰瘍了呢?有這種可能嗎?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的確不少孩子會患上潰瘍癥狀,甚至有不少新生兒也會患上“潰瘍”, 潰瘍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患兒出現噁心、嘔吐、黑便等消化道潰瘍出血的癥狀,甚至一些嚴重的患兒會出現胃穿孔,小麗對大夫的診斷結果也應“毋庸置疑”,要相信大夫的診斷結果。當然,我們不能錯誤的認為寶寶們特別是新生兒所患的“潰瘍”與我們成年人經常發生的那種具有慢性的、周期性的、節律性上腹痛的消化道潰瘍不同,有着本質的區別,患兒的“潰瘍”是一種急性的潰瘍。
潰瘍患兒一般而言都為應急性潰瘍,這是一種在應激源作用下引起的進行性消化道糜爛及潰瘍病變。應激性潰瘍大多為多發性的,一般為急性病變,病變部位少見於胃竇部,多散佈於胃體及胃底部位,很少伴有高胃酸分泌。應急性潰瘍是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一般來說,導致新生兒發生應激性潰瘍的應激源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敗血症等重度感染、出生時缺氧、休克、缺血缺氧性腦病、重度創傷及難產等。在這些應急源的作用之下,導致新生兒的身體處於應激狀態之下,由此引發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的代償反應,持續的作用,會造成新生兒的胃部及十二指腸黏膜缺血缺氧,黏膜的屏障作用受到嚴重的破壞,加上黏膜對氫離子的緩衝能力明顯下降,胃腔中氫離子的濃度會發生明顯的增高,最終引發新生兒發生胃腸黏膜損傷而造成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對於患有潰瘍的患兒,特別是患有胃潰瘍的患兒,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護理,特別是要注意好胃潰瘍的飲食,要盡量給潰瘍患兒少吃過甜、過咸、過涼、過熱、過辣的食物,如辣椒、生蔥、咖啡、涼飲料等,以免刺激患兒的胃部,加重胃潰瘍的疾患;要注意多給患兒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易消化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稀飯、香蕉、蘋果等;要盡量少給潰瘍患兒吃油煎、油炸的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如炸油條、烤羊肉串、芹菜、韭菜、臘肉及各種粗糧,這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會引起患兒的胃液大量分泌,加重患兒胃部的負擔;要控制患兒暴飲暴食,注意少食多餐,養成定時進食的習慣,多喝白開水,防止大便乾燥,這對潰瘍患兒來說很重要,是預防和治療潰瘍病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