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冬季葯膳該咋選?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隸屬醫院康復中央副主任、教授 林國華
隨着冬日來臨,走在街上,寒風掠過耳畔,人人會情不自禁地伸出雙手,呵氣,搓熱雙耳,方覺周身溫暖。別小看揉耳朵這個動作,防病、保健、強體質,樣樣都不差。那麼,怎樣揉耳朵才科學準確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隸屬醫院康復中央副主任林國華教授為你細細解讀揉耳朵的奇妙。
耳朵像個倒置嬰孩,與全身血脈相通
林國華先容,耳朵是一個凹凸不平、結構明白的器官,我們常搓的“小扇子”叫做“耳郭”,耳郭前面的凹面叫做“耳前”,後面的凸面叫做“耳背”,耳郭邊緣的一圈叫做“耳輪”。
20世紀50年月,一位名叫P.Nogier的法外洋科醫師最先系統研究人體部位在耳郭上的對應點,耳穴也由此而生。他發現了“倒置嬰兒”的耳穴漫衍紀律,並將人體部位在耳郭上的對應點逐一標註出來,紀錄了40餘個穴位。1958年,耳穴漫衍紀律傳入中國,經由各方專家的協作起勁,現在常用的耳穴名稱有90餘個。
耳朵上的穴位與我們全身血脈相連、心心相印。好比某一天,若是你發現自己常年的頸椎病這两天由於伏案加班而加重了,不妨關注一下你的耳朵,會發現在他的“頸椎”部位可能泛起特殊反映點,例如暗紅色結節、脫屑、小疙瘩等。同樣,若是某一天耳朵上對應“扁桃體”的反映點泛起皮膚暗紅、脫屑,那麼,吞咽一下口水,似乎以為咽部隱約作痛。
“肝主筋”,肝臟好不好,只看指甲就知道!如何養肝是關鍵!
常搓耳輪,祛風邪提正氣少傷風
想行使耳穴來舉行保健必須要記着耳穴位置嗎?作為非醫護職員,人人不需要記得穴位的漫衍,林國華教您一招,就可以輕鬆玩轉揉耳保健操——搓耳輪。
方式是以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對,捏住耳輪;或以拇指和彎曲的食指側面夾住耳輪,從上至下或從下至上搓揉耳輪,邊揉邊移着手指,下至下耳根或耳垂,上至上耳根,搓揉至耳輪甚至整個耳郭發紅、微燙,自覺耳郭發燒為度。天天搓耳輪3—5分鐘為佳,無論是你坐車、煲劇,甚至事情的間隙都可以隨時隨地地舉行。
常搓耳輪有什麼利益?林國華先容,對於全身而言,耳輪相當於我們的“肺衛”功效。“肺衛”可以珍愛人體免受風寒侵襲。我們搓熱自己的耳輪,加速了耳部的血液循環,改善代謝,增強“肺衛”功效,可提高免疫力,預防傷風。若傷風初起,鼻塞、流涕、噴嚏時,常搓搓耳輪,也有助於祛風邪,提正氣,加速身體恢復,把傷風祛除在萌芽階段。
耳輪暗紅脫屑,或提醒呼吸系統出狀態
林國華還透露一個獨家秘笈:耳輪照樣反映身體狀態的晴雨表,若是耳輪泛起暗紅色、脫屑,或者蒼白、起丘疹,都是呼吸系統出問題的體現,常見於鼻炎、氣管炎或者肺炎等肺系疾病的患者。用指腹輕輕摩擦我們的耳輪,正常情形下應該滑膩、溫暖,若以為指下有細小顆粒狀摩擦感,或覺乾澀、冰涼,則同樣提醒我們的呼吸系統可能出了問題,是時刻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要添衣服、少熬夜或者看醫生了。(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 劉琨)
酒店這1處地方比馬桶刷刷過的杯子還要臟,而你卻渾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