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素導致不孕?素食主義者要當心了
(原題目:養生十二時刻)
中午,睡好子午覺
11點到下晝1點,心經適時。《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居五臟之首,主血脈,主藏神,它能推動全身血液的運行,同時能夠主宰人體臟腑組織的一切心理流動。“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心在人體的主要性不言而喻。
中午是養心最佳的時機,此時自然界與人體陽氣最盛,陰氣始生,陰陽交接,以是應順應天地的氣機轉變,睡個午覺。昔人把睡子午覺叫作“盜天地之生氣”,可見其意義重大。
康健提醒 高血壓患者,在中午不要生氣,不要暴飲,以免中風。
康健妙招 ①在午休之前,我們可以先給“心”做做推拿,取兩個部位,第一是手上的大魚際,第二是心經的神門穴(掌心向上,腕樞紐靠小指側之腕橫紋上)。堅持這樣做,可以起到很好的養心作用。②晝寢前坐在椅子上,兩腿自然脫離,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腋窩15下,然後用右手拇指從腋窩頂按心經循行緩慢小拇指末尾按揉,力度以恬靜為宜,再用同樣方式對右側舉行拍打、按揉,堅持下來,會感受心情愉快,更有助於晝寢。
未時,揉揉小腸四腧穴
下晝1點到3點,小腸經適時。《黃帝內經》有雲:“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將食物中的營養精微吸收,通過脾的運化滋養全身,並將消化后的糟粕傳送到大腸。而這一切都是在小腸陽熱的作用下完成。但現在許多人由於經常熬夜、濫用空調,導致陽氣不足,小腸就會吸收欠好,以是養好小腸最主要的是養好其陽氣。
康健提醒 有的人天天下晝兩點多鍾就會胸悶心慌、面紅如桃花,但到醫院又查不出有什麼問題,實在這代表心髒的問題已經最先展現了,其中酡顏是一種心火外散的徵象,這個時刻就需要看中醫舉行身體調治了。
康健妙招 養好小腸經可以在小腸經上做些推拿導引,或做些緩和的運動,好比甩甩手臂,按揉少澤(在小指外側指甲角旁)、陽谷(手腕外側,小魚際根部,腕樞紐突起的骨頭和尺骨頭突起間的凹陷處)二穴。昔人最常用的方式是灸關元穴(肚臍下四橫指處),關元是小腸募穴,修行之人俗稱丹田,常灸關元可以彌補陽氣,強身健體。
申時,捶捶肩背疏通膀胱經
下晝3點到5點,膀胱經適時。膀胱經循行蹊徑起於頭,經由背部,下行到腳,是人體行程最長、穴位最多的經脈,主要有兩大主要作用:既是人體陽氣的客棧,又是人體滲出廢物的通道。以是,應保持膀胱經的通暢以排毒順暢,貯備更多陽氣,保持人體陽氣足夠。正如《黃帝內經》所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足夠,人體就康健。申時也是人體影象力、判斷力最活躍的時刻,以是,一樣平常生涯中可以把相對主要且花費腦力的事情放置在這個時間段做。
康健妙招 ①經常捶捶肩背,可以輔助疏通膀胱經。②膀胱經上有兩個主要而易操作的穴位,委中穴(腘窩橫紋正中)和承山穴(小腿肚正中,按揉時有酸脹感的地方),按揉此二穴可以緩解疲勞,治療腰腿酸痛。③勞宮灸天柱:先把兩手掌心(勞宮穴)相互搓兩三分鐘,然後兩手五指交織放在腦後,捂住後頸部的天柱穴(後頸部后髮際正中線上半寸,往兩旁各1.3寸處:中指第二節為1寸),可疏通心經與膀胱經,起到排除疲乏的效果。
酉時,揉揉耳朵固腎氣
下晝5點到7點,腎經適時。《黃帝內經》上說:“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 “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人體的朽邁也與腎有親熱關係,腎是人體最主要的器官之一。養腎最主要的就是要藏精,保持腎精充盈,腎經氣血就興旺,人就榮耀照人、容光煥發。酉時是養腎的最好時間,最簡樸的方式就是揉耳朵。中醫以為腎開竅於耳,按揉耳朵可以珍愛腎臟,同時耳朵上有許多反映點,現在貼耳穴、耳針等方式就源於此,以是按揉耳朵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寶寶咳嗽的時候一喝葯就吐處理方法
康健提醒 酉時飲食應少量、清淡,且飯後喝一杯溫開水,不只能輔助消化和排泌,還可以洗濯腎和膀胱,削減患腎結石、腎炎的概率。另外,小孩兒若是在該時間段發低燒,往往提醒腎氣虛損,就要引起身長注重了,建議實時中醫調治。
康健妙招 ①經常按揉耳朵,但注重按揉的時刻手只管是溫的,而且每次要揉到耳朵發燒才有用果,尤其在申時按揉效果最佳,固然在其他時間段按揉也是很好的。②按揉湧泉穴(在腳底,中趾尖與腳跟的上1/3處),可睡前洗完腳,兩手拇指點按該穴,可起到強腰固腎的效果。③提肛和叩齒,這是養腎的好方式。以上方式簡捷易行,貴在堅持。
戌時,按揉心包經
晚上7點到9點,心包經適時。此時氣血流注於心包經,心包具有守護心臟並能反映心臟某些功效。在中醫理論中,心包代心受邪,是心臟外近身護衛。
以是要想有個美意臟,壯大的心包經是必不能少的。養美意包經最簡樸易行的方式就是按揉心包經,心包經循行恰好就在手臂內側正中,好記好操作。
康健提醒 心包經有個穴位叫內關穴(在腕橫紋正中上三橫指寬處),該穴位若有青筋凸起、扭曲、紫暗,提醒心包經堵塞不暢,要注重心臟疾病發生。
康健妙招 有幾個主要穴位可以經常按壓以調養心包經:①內關穴(在腕橫紋正中上三橫指寬處),經常按壓,可以安神。②勞宮穴(手握拳,中指與無名指指根之間的位置),戌時按揉這兩個穴位,可以起到養心降壓的作用。③天池穴(乳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處),推拿時,可用雙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紋面或指端適當輕緩柔和推拿兩側天池穴,對時常胸痛、胸悶的患者很是適合。④郄門穴(前臂掌側,約莫在腕橫紋上5寸周圍),當心臟不恬靜的時刻,就可以用指尖用力按壓郄門穴,中止按壓此穴,可緩解不適癥狀。固然,保持心情愉快至關主要。
亥時,按外關、泡腳助安息
晚上9點到11點,三焦經適時。三焦是籠罩在五臟六腑外的大腔隙,憑證功效差異分為上中下三部門,故稱三焦。中醫以為三焦是人體元氣、水液運行的通道,三焦通暢,人體的元氣、水液才氣順遂輸布全身,人體的各項心理功效才氣正常運行。以是亥時要順應自然、住手流動、保持心情鎮靜、準備睡覺,以確保三焦通暢,陰陽協調。
康健提醒 不能生氣、大悲,不能狂喜,更不能在此時打罵慪氣,否則極易使體內的元氣雜亂,造成精神萎靡不振,可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右側卧位入睡。
康健妙招 ①按壓外關穴:該穴就在手背側,腕背橫紋上三橫指寬處(與內關穴正好相對),可以用一手拇指按於另一手的內關穴,其食指或中指按於外關穴,對按這兩個穴位20~30次,可有用緩解焦慮,輔助睡眠。②睡前溫水泡腳,一樣平常要保持水溫在40℃以上,連續15~20分鐘,最佳狀態是全身都以為暖暖的。
中國文化考究天人響應,人體是個小宇宙,大自然的節律在人體也有響應的反映,隨着大自然的節律去調整作息,人就會生涯得更輕鬆而康健,反之,人體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且更容易泛起康健問題。我們每小我私人要關注自己的康健,從“起居有常”做起,做到天天十二時刻生涯有節,適時養生,讓身體功效時刻處於最佳狀態,才氣抵禦外界的不良影響。
(摘自《青囊·辛夷花開》 中國醫藥科技出書社出書 陳仁壽 主編)
耳朵裏面經常出現長時間響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