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油條,是人們日常早餐最常見的搭配之一,金燦燦又酥脆的油條,口感好滋味香,配上豆漿立刻能喚醒一天的精神,不過也有好奇寶寶一邊吃着油條一邊好奇:為什麼油條非得是兩條麵糰一起炸的呢,不能一條一條分開炸嗎?那麼就讓飲食文化為你介紹,油條為什麼兩根一起炸。
關於“油條為什麼需要兩根一起炸”,民間的傳說一直認為與南宋奸臣秦檜有關。相傳,秦檜殺岳飛后,老百姓痛恨秦檜夫婦,於是用面捏成兩人的樣子放到油鍋里炸。隨着歷史變遷,油條做法慢慢簡化,於是變成了現在的做法。因此,在中國不少地區,油條又叫“油炸檜”。
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清稗類鈔》中則記載了很多地方稱油條為“油炸檜”:
“油炸檜,長可一人,捶面使薄,以兩條絞之為一,如繩以油炸之,其初則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宋人惡秦檜之誤國,故象形似誅之也。”因此,目前多推測油條起源於秦檜的年代,即南宋。
在油條製作的歷史演變中,油條有了多種稱法。有叫“油炸果”或者“果子”的,有叫“天羅筋”的。咸豐年間張林西著《瑣事閑錄》則更是將各地對油條的稱呼做了個梳理:“油炸條面類如寒具,南北各省均食此點心,或呼果子,或呼為油胚,豫省又呼為麻糖,為油饃,即都中之油炸鬼也。”油條當時在北京,是叫“油炸鬼”。
那麼油條究竟能不能分開炸呢,曾有人實際操作過,試驗分別以單根麵糰、雙根麵糰不擰在一起、雙根麵糰擰在一起三種方式下了油鍋,三款油條下鍋僅僅幾秒鐘的工夫就立刻膨脹起來。
但單根的油條膨脹了一會兒就停止不動了,而旁邊的兩款雙根油條仍在“成長”。炸出來的單根的油條有點“費牙”,裏面的芯有點實。單根油條入鍋油炸,則“發”不起來。
油條究竟為何單獨一根就無法膨脹呢?這是因為油溫較高時,單根麵糰一接觸油的表面就迅速定型阻止膨脹,而兩根油條中間柔軟未定型的接觸面可以不斷向外膨脹變大,兩根油條並在一起膨脹,效果就更好了。不過在油溫較低時,單根油條也能在外層變硬前充分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