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里的常州味道,源遠流長的常州文化。做為一名出色的吃貨,怎能能不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倘若真的不了解,那好怎麼大殺四方,橫掃千軍如卷席。本期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常州的飲食文化。come on!
常州菜,來於常州、無錫和溧陽,也叫“江南菜”,常用酒糟、糖醋、生抽調味,擅長各類禽肉、水產。花色精細,濃中帶甜,尤其鮮香酥爛。
早在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時期,江南地域的吳地先民已經能夠種植稻米,開始了飯稻飲食生活。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江南菜傳》中提出“飯稻羹魚”,是對吳地飲食文化的高度概括,是常州飲食文化的根基。通過長期的發展,常州形成了獨特的區域歷史文化和鮮明的飲食文化特徵,在飲食活動中特別注重情景的運用,追求美的意境,極富特色的常州名點船宴就是“情景交融”的最好例證。
人們坐在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遊船上,泛舟在湖泊島嶼河流之間,品嘗着常州傳統特色的江南小吃,欣賞着山湖美景,聆聽着江南絲竹,談笑風生,動靜結合,人、船、水、山、天交融一體,完全是一幅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的江南山水畫。船宴的樂趣,除了得益於菜點的豐美外,主要是得益於飲食環境異乎尋常的自然和裝飾美。飲食環境直接影響人們吃的情趣,現代人熱衷泛舟水鄉,品嘗江南船點,為的也是滿足這種飲食心理上的需求,達到美的享受。
嚴格地說,常州菜並不像中國八大菜系那般可以單獨成一個菜系,它以淮揚菜為基礎,博採眾長,再添加上常州本地特色,融會貫通,既適合常州本地人的口味,又不失原產地的特色。常州菜點在製作工藝上注重情景交融的運用,菜肴配色和諧,造型絢麗多彩。常州的傳統菜點“竹香風鵝”、“沙河湖鮮”、“稻香風雞”、“溧陽扎肝”,創新菜“茶香風雞”、“魚米滿倉”等等,都注重了江南水鄉風情的借用,充分體現了常州菜點的文化內涵,注重與生活、與自然環境、與現實生活的融合,充分显示了常州飲食文化追求美、起點高的特點。
1989年,常州政府經多方徵集評選,選出了常州的十大名點,這便是在《常政發(1989)272號文件》中列出的10多種名點小吃,他們分別是:馬復興餛飩店的菜肉餛飩;三鮮餛飩店的三鮮餛飩;美味齋糕團店的四喜湯糰、酒釀元宵;雙桂坊光明酒釀店的桂花甜酒釀;迎桂饅頭店的小籠包;常州麻糕店的大麻糕、蟹殼黃;雙桂坊麻糕店的清真麻糕;銀絲麵館的銀絲面;義隆素菜館的麻油麵和酥點心;常州糕團店的各式糕團。
你可能會喜歡:
鄭州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長沙傳統手工技藝:棕編文化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古色古香的龍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