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最不會缺乏的不僅僅只有人口,還有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既然少不了美食,那麼也是少不了“美食之鄉”,誰都想當美食之鄉,而不是誰都能輕易稱得上美食之鄉的。看看汕頭文化以及汕頭特色菜,看看它們算不算得上美食之鄉。
春餅
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時稱為春盤。清代以後製作上有了改進,其餡料由芹、韭、筍組成,表示勤勞、長久、蓬勃之意。以後成為四時皆備的小食,稱為春餅。製作用料逐步改進。現代潮汕春餅的用料和製法:將面料製成的薄餅皮披開,放入用魚露、味精、胡椒粉、麻油、豬油攪拌均勻的綠豆瓣,豬肉,鮮蝦肉,香茹,蝦米和蒜茸,包成卷狀,用稀麵糊粘緊接合處,放入約180℃的油鍋炸至呈金黃色。其特點是:外皮酥脆,餡料濃香。
菜頭粿
民間小食。又稱蘿蔔糕。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製作時先將蘿蔔颳去粗皮,刨成絲,下鼎鍋炒軟,加入臘腸粒、蝦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同米漿、薯粉拌勻,然後入蒸籠內(先用布墊於籠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為熟。又法:蘿蔔絲不經炒過,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調勻再入蒸籠蒸熟。食用時將菜頭粿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菜頭粿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鴨母捻
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現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製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
綠豆糕
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紅頭船”的“通洋總匯之地”。每逢中秋佳節,千家萬戶手巧藝妙的賢慧婦女,常喜愛加工製作美食糕點——綠豆糕,其傳統技術工藝和加工製作方法考究,蒸熟后金碧晶瑩,入口清香甜美,風味獨特,既是一味適合時令的可口葯膳糕點,又是樟林飲食文化獨創的一種營養豐富的美食,堪稱是潮汕地區中秋糕點的佼佼者。
菜脯
選用地產蘿蔔,配食鹽,經傳統腌曬而成,是潮汕地區居家佐餐的傳統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你可能也喜歡:
冰涼小吃:燒仙草的由來
百搭小湯:羅宋湯的由來
陝西美味:臊子面的來歷
台灣蚵仔煎的由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