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包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麵食,而要回溯它的歷史,不能繞過飲食文化十分繁榮的大宋朝,是的,除了精心製作各種內容豐富的粥飯以外,宋人還命名了一種非常重要的食物——包子,那麼就一起來了解吧。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相傳起源於三國時期,但其一開始卻被叫做“饅頭”,一直到宋代,才開始使用“包子”這一名稱,至此,包子開始與饅頭分道揚鑣。
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中曾說,臨安的酒店分茶飯酒店、包子酒店、花園酒店三種,而包子酒店則專賣鵝鴨肉餡的包子。可見,這一時期包子已經很普遍了。宋人喜歡吃包子,就連皇帝也不例外。“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
北宋宰相蔡京在開僚屬會議的時候,專門命其府邸的包子廚做蟹黃饅頭,花去了一千三百餘錢。這種包子,外面是一張麵皮,裏面放水果,肉及佐料,然後烤熟,大約類似鍋貼或餃子。
有研究認為,包子可能由饅頭髮展而來,把饅頭或蒸餅摻入其他食物很容易發展為包子。發麵的技術對包子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這種技術始於東漢,但當時發酵的技術落後。而現在北方通行的發酵方法產生於宋元之間,所以包子在宋代流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