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手也可稱為餛飩,而抄手則是四川人對餛飩的叫法,龍抄手和大部分較辣的川菜不同,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美,濃湯色白,有其他川菜所沒有的的清淡。下面的川菜文化帶你了解你所不知的龍抄手的來歷,一起來看看吧。
抄手,北方多稱為餛飩(亦作混沌),山東有的地方稱餶飿,廣東則稱之為雲吞。餛飩原是民間用來祭祀的食品。宋代《武林舊事》中記載:“享先則以餛飩,有“冬餛飩,年餺飥”之諺。貴家求奇,一器凡十餘色,謂之“百味餺飥”。其實,南宋以後,餛鈍早已傳入市肆,是當時的美點之一。北齊顏之推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南宋的《夢梁錄》、明代的《長安客話》,以及清代的許多歷史筆記對此都有記載。
此類小吃,無論南北東西,全國皆有名食,如天津的錘雞餛飩、湖州的大餛飩、紹興的蝦肉蒸餛飩、無錫王興記餛飩、廣州的魚肉雲吞、四川有成都龍抄手、重慶吳抄手、溫江程抄手、內江雞茸抄手、萬縣的海包面等,知名度都相當高。餛飩也叫雲吞,起初是用於祭祀的。直到宋代,每逢冬至,市鎮店肆停業,各家包餛飩祭祖,祭畢全家長幼分食祭品餛飩。富貴人家一盤祭祀餛飩,有十多種餡,謂之:“百味餛飩”。
南宋后,餛飩傳入市肆。當時,抄手在成都多有店鋪銷售,要想生意做得活,做得好,首先要講究質量和特色。據說,張光武等股東很注意汲取前人的經驗。當時,曾有人向他們介紹:古時候做抄手要講究兩點,一是湯要清。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說:“今衣冠家名食,有蕭家餛飩,漉去肥湯,可以瀹茗”。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也說:“小餛飩,小姑龍眼,用雞湯下之”。鄧之誠先生在註解《東京夢華錄》中也提及:“唯餛飩只一種,亦貴清湯。昔年都中致美齋餛飩湯,可燕以寫字”。二是餡要細。元代倪瓚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記有一煮餛飩法:“細切肉臊子,入筍米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醬少許和勻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擀薄用。下湯煮時,用極沸湯打轉之。不要蓋,待浮便起,不可再攪。餡中不可用砂仁,用只噯氣”。龍抄手汲取了這兩點經驗,講究湯清餡細,除此以外還特別注意制皮薄,和面時,加入適量雞蛋,食起來麵皮具韌性有嚼頭。為了使餡心細嫩,採用純豬肉,加水製成水打餡。另據四川的特點,配以清湯,紅油、海味、燉雞、酸辣、原湯等多種味別。
龍抄手創始於上世紀40年代左右,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夥計商量合資開一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濃”字音,也取“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之意,定名為“龍抄手”。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抄手皮用的是特級麵粉加少許配料,細搓慢揉,擀製成"薄如紙、細如綢"的半透明狀。肉餡細嫩滑爽,香醇可口。龍抄手的原湯是用雞、鴨和豬身上幾個部位的肉,經猛燉慢煨而成。原湯又白、又濃、又香。
當年龍抄手餐廳兼營玻璃燒麥、漢陽雞等品種。雖是名小吃餐廳,銷售量大,但由於品種不多,效益也就不太顯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龍抄手也進行了改革,他們將各類名小吃組合起來,以套餐的形式銷售,即使顧客能同時品味多種不同風味的小吃,又發揮了集合優勢,取得了較好的效益。餐廳又推出了中、高檔的風味小吃宴席。二樓以中等價格,即可吃上一頓豐富的小吃筵席,喜氣,義熱鬧、實惠。三樓餐廳具有中西合壁式的裝飾,園林式的大廳,廳中的雅間更是格調不凡,傳統樂器為食客伴奏,古風中含有現代氣息。雖檔次較高,但菜點精緻,環境典雅,文化氣氛濃,食客們仍樂於光顧。
該餐廳無論中高檔席,都是以龍抄手為龍頭,以小吃為中心,配以冷熱菜。如果你僅僅想品嘗抄手或小吃,即可光顧一樓餐廳,六元錢,便可吃上一份套餐,方便不亞於美國的麥克唐納快餐,但由於人多,有點嘈雜。
1989年,龍抄手餐廳被四川省政府授予“省級先進企業”、“市級文明單位”的稱號。1990年12月龍抄手餐廳經營的“龍抄手”、“波絲油糕”等41種小吃,被成都市政府命名為“成都名小吃”;2種小吃被命名為“成都優質小吃”。
你可能也喜歡:
川菜文化:川菜的類別
川菜六種辣你知道幾種?
川菜味型: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川菜文化:成都,川菜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