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縣是徽菜的發源地,同時徽菜也為績溪縣解決了剩餘的勞動力問題,還培養了許多烹飪人才,造就了許多經營家。績溪縣徽廚為徽菜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徽菜變得豐富多彩。績溪縣的徽菜在競爭中不斷創新,為徽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徽菜的發源地績溪縣。
一、績溪縣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及歷史文化淵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徵的一方面菜系。
績溪舊屬徽州,徽州菜系的形成,與績溪特定區域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文化背景、民間風俗及社會狀況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其雛形大多來自於民間的日常土菜、節日家宴,后在長期的飲食流傳中融合各種菜系的有益成份,進而從材料的選用、烹飪的技藝、形式的表現、意象的表達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最終在市場的磨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獲得市場的認可,形成派系。
1、績溪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山民的飲食習慣,形成了徽菜的特色。
績溪地處安徽南部,東部蚍鄰浙江省。成年累月居住於崇山峻岭的績溪山民,歷來均以農林為主要謀生職業。他們或去田間勞作,或上山野砍樵、種植、採伐、狩獵,或探親訪友,要比平原地帶的住民耗費理多的體力和汗水。
為此,山民們在日常飲食中,比平原地區需要補充更多的鹽份。每年春夏秋,為作全年佐餐食用或備冬季無綠色蔬菜之需,家家都有制醬和腌制蔬菜的習慣。所腌蔬菜、瓜果、禽獸肉。有竹筍、香椿、黃瓜、蘿蔔、角豆、青菜、大蒜、生薑、辣椒、油豆腐、豆腐乳、毛豆腐、雞、鴨及雞鴨蛋、臘肉、火腿等數十種。在徽州民間,幾乎一年到頭都能吃到腌制食品,且家家都有熬醬油、制豆板醬、生機醬的習慣。山民的口味也就偏咸。
績溪山多林木,縣民有燒木炭的生產習俗。每年秋季,山民進山伐薪,燒制木炭,以備冬天烤火取暖及煨煮菜肴之用。為此,在菜肴的烹調中,既講究以木柴旺火快炒,又擅長以木炭文火慢燉,這種燃料條件,形成了徽菜烹飪中重火功的特點。傳有吃徽菜要能等一說,特指文火煨燉的菜肴,如嶺北的一品鍋。
績溪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地方土菜烹飪的重油、重色、重火功原始特點。
2、績溪的山區自然資源為徽菜烹飪提供了原料條件。
徽菜的特點不僅表現在烹飪中,同時也體現在得天獨厚的原材料的使用上。績溪優越的自然環境中,蘊藏着十分豐富的物產資源。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早在唐代,李白就在他的《秋浦歌》中對這裏的自然生態進行過生動的描述與吟唱。
您可能也喜歡:
粵菜的特點是什麼你可知道?
飲食文化:陝西春節吃什麼?
注重:重油、重色、重火的徽菜文化
陝西飲食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