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漢族飲食禁忌,漢族飲食文化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人們在探索飲食的過程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漢族文化,因為飲食時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也不單單再是為了需求,更是進化成了一種享受,當然其中包括一些禁忌。今天就探討禁忌。

飲食

  同中外其他民族相比,漢族的肉食禁忌至少有兩大鮮明的特徵:其一,禁食動物較少且禁食不十分嚴格;其二,一定條件下對非禁食動物也進行禁食。空中飛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土中鑽的,漢族人都敢吃,漢族人確實以此而着稱世,以致於人們這樣戲謔漢族人:“帶翅的不吃飛機,帶腿的不吃板凳,帶毛的不吃撣子。”在漢族中,禁食動物之少可以想見!

  對蛇的禁食與漢族的圖滕“龍”有密切的關係。龍是一種混合型的圖滕,它是人們想象中的一種動物。龍的主幹是蛇。從《魯靈光殿賦》“伏羲鱗身,女媧蛇軀”的記載上看可證明這一點。從上古時代起,漢族就形成了對蛇的許多禁忌。蛇的進一步神秘化,便升華成龍。直到今天,漢族民間仍然把蛇稱為“小龍”。對蛇的禁食實含有圖滕崇拜的因素。

  貓是被漢族人飼養的唯一被禁食脊椎動物。傳統的“六畜”(馬牛羊雞犬豬)是不包括貓的,漢族人為何單單禁食用於捕鼠的貓呢?答案是貓很早就是漢族居民的寵物。人們養貓(尤其是社會上層)目的在於取樂而非捕鼠。

  人們禁食傾注自己深厚感情的寵物是人類學上一個普遍的現象。古代漢族人禁食貓的原因和當今歐美人禁食狗的原因是一樣的,都歸之於它們是寵物。想想現在一些看家狗成為人們的盤中餐,而哈叭狗、獅子狗等寵物狗卻被人們禁食,我們就會充分理解漢族人禁食貓的原因了。

  貓頭鷹,在古代又稱鴟鴞,它夜出晝伏,生活習性與古人心目中的鬼相同,又因它生活和居住在荒丘叢棘和墳墓之間,古代的漢族人認為它可與陰間相往來,加之它的叫聲怪異,貓頭鷹就成為鬼怪恐怖的象徵。故漢族人普遍對貓頭鷹畏而遠之,更談不上食其肉了。

  老鼠也是漢族傳統禁食的動物。老鼠居於地穴之中,夜間活動。在古代漢族人認為它可以與鬼神相交通,可預知人事的吉凶禍福。老鼠如果有異常的舉動,諸如“夾尾而舞”、“以尾畫地”等等,認為都是在預告禍事將臨。鼠咬人身上的東西,被認為是災難的前兆。對這位過街人人喊打的“先知”,漢族人是懷着畏和恨的心理的。對於鼠肉,漢族人採取了避而遠之的態度。

  漢族禁食的昆蟲也不少,例如蛆、蝨子、蒼蠅和蚊子等。一提起它們,恐怕有些漢族人就會作嘔的,更不用說去食用它們了,漢族人禁食這些昆蟲可用現代生態學家們提出的“最佳搜尋理論”來解釋:這些昆蟲太小,又過於分散,捕捉不易。

  如果把這些昆蟲作為食物,捕獲一定量的昆蟲在時間花費上是過於昂貴的,即這些禁食昆蟲是不值得作為肉食去捕捉的。這種理論同樣解釋了漢族人為何不吃蚯蚓、蜘蛛等和昆蟲相類似的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甚至包括象蝙蝠這樣的小型脊椎動物)。

  在以上這麼禁忌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禁忌,漢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節食物多於舊曆年前煮熟,過節三天只需回鍋。以為熟則順,生則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將一切準備齊備,過節三天間有不動刀剪之說。再如,河南某些地區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天忌食米飯,否則會導致穀子減產。

  過去在婦女生育期間的各種飲食禁忌較多。如漢族不少地區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肉,認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會生兔唇;還有的地方禁食鮮姜,因為鮮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腳長出六指。過去漢族未生育的婦女,多忌食狗肉,認為狗肉不潔,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難產等。

  你可能也喜歡:
  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的強大民族“漢族”
  你所不知的中國漢族婚俗文化
  鑼鼓書文化:漢族曲藝的優秀代表
  漢族傳統刺繡工藝-顧綉文化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