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湯是韓國的國食,跟我國的臭豆腐一樣,是一種臭味飄千里,讓人聞到就感覺難受的食物。但是只有在自己的品嘗后才會覺得醬湯的美味。而醬湯在韓國人心裏不僅僅是一種美味,更是被稱為“五德”。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韓國飲食文化吧!
提起韓餐,人們總是自然地聯想到拌飯、烤肉、炒年糕、海帶湯等常見的韓國美食。
但正如中餐中有臭豆腐、豆汁一樣,韓國人的食譜中也不乏令人咋舌的奇怪食物,如聞起來像臭襪子一樣的清曲醬湯、被形容成像公共廁所一樣難聞的“洪魚膾”等。
這些聞起來難受,看起來也是無法下咽的食物,在韓國人眼中卻成了難得的人間佳肴。
一臭千年的清曲醬湯
醬湯歷來是韓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但有一道韓國醬湯因其特殊的氣味而備受關注,它便是清曲醬湯。
清曲醬湯,顧名思義就是用清曲醬熬制而成的醬湯,因為聞起來很臭,所以它還有個更接地氣的名字一一臭醬湯。臭醬湯在古代朝鮮時就十分出名,如今臭味不改當初,可謂“一臭千年”。
在韓國與臭醬湯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純屬偶然。剛來韓國時,便聽聞臭醬湯的名氣,一路追尋着空氣中隱隱的臭襪子味,終於找到了藏匿在巷子深處的一家專營臭醬湯的店。“聞起來臭臭的,但是吃起來真的不一樣,很美味的,嘗嘗吧。”店主誠懇地推薦。
雖然聞起來臭,但當舌尖觸到醬湯的那一瞬間,味蕾便被濃郁且富有層次感的味道刺激起來。這種感覺與吃國內的臭豆腐異曲同工: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不過能否長時間忍受濃郁的臭味,就要看個人定力了。
在韓國,用來製作大醬湯的大醬一度被奉為國食。
在韓國人心中,大醬不僅味美,還具有被稱為“五德”的五種心。一為丹心,是說大醬與其他食物混合,它的美味也不會消失;二為恆心,即大醬久放也不會變質;三為佛心,韓國人認為大醬能祛除食物中的腥味;四為善心,即大醬可以中和辣味或刺激味道,令食物變得溫和;五是和心,對韓國家庭主婦們來說,大醬是一款“百搭”食物,很容易和其他食物搭配。
具備這五種心的大醬受到人們喜愛,做大醬也被韓國人視作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
早些年,為做好大醬,主婦們提前三天就迴避一切有傷大雅的事,當天還要沐浴齋戒。以前,貴族在娶長媳時,首先就要看她做醬的手藝,而掌握這個手藝得學習三十六種做醬秘訣。
製作清曲醬湯的關鍵環節,在於製作清曲大醬。傳統做法是先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浸泡一晚上,泡發后將其煮熟,然後放置在較為溫暖的環境中發酵,通常需2~3天,待黃豆發酵至黏膩可拉出絲時正好。再將其搗碎成泥,也可根據口味輕重,加以鹽、辣椒粉等調料,儲藏至冰箱內加以保存。
做清曲醬湯時,把制好的清曲醬與鮮嫩的豆腐、小魚乾、牛肉、新鮮蔬菜或貝類等食材,輔以蔥絲、蒜末等作料在石鍋里一起煮,便可熬制出一鍋熱氣騰騰的清曲醬湯。
您可能還喜歡:
柯爾克孜族豐富的民族特色美食
原生態的瑤族的飲食文化
餘味無窮的寧夏中寧蒿子面
你所不知的白族飲食文化以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