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節氣食俗:山東夏至吃什麼?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我們的祖先最早制定二十四氣節那是為了能詳細的描述氣候的變化,從而能更好的為四季的農業生產提供參考,而如今二十四節氣更是為我們的飲食養生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在山東夏至節氣的飲食習俗。

山東夏至飲食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麵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伏日。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麵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招遠吃水餃,無棣習慣吃麵條、豆湯和面棋子,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里避暑。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種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你可能也喜歡:
  清真菜的重要傳人是誰?
  悠久歷史的津菜文化發展史
  解惑:台灣菜重酸味?
  清真菜的烹飪技法是什麼?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