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在冬天的時候我們常常能聽到這麼一句話“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我們傳統的飲食文化。但是不了解北方風俗的很多南方人民會有疑問冬天那麼長,究竟是哪一天吃餃子呢,是冬至節氣還是立冬節氣呢?今天就為大家解惑。

什麼節氣吃餃子

  據說,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考證,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葯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后,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葯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你可能也喜歡:
  解惑:立秋吃黃瓜減肥嗎?
  滿漢全席的來歷是什麼?
  寧波立秋習俗,寧波立秋吃什麼?
  天津立秋吃什麼?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