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區或者民族的飲食特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從事的生產活動還有生活環境。當然,還有的地方多多少少會受到宗教信仰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柯爾克孜族,人們也有着不同於其他地區的飲食文化,下面就讓我們以柯爾克孜族文化的角度來看看他們的飲食特點吧。
柯爾克孜族早餐較簡單,但營養豐富,多以鮮牛奶佐以其他食物,午餐也較簡單,牧民們大都是攜帶乾糧在野外食用,晚餐一般較豐盛。
信奉伊斯兰教的柯爾克孜人,忌食豬肉和自死牲畜肉,馬肉馬腸為冬季最佳食品。
他們的飲食主要是肉製品和奶製品,也喜歡吃圓白菜、洋蔥(皮牙子)、土豆等。日常飲料是山羊奶和酸奶,還喜歡喝煮沸以後加奶、加鹽的茯茶。現在富裕起來的牧民們喝的是牛奶羊奶,吃的是牛、羊、馬、駱駝肉,也吃米食和麵食。製做麵食時,沒有案板,而是用皮子製成的擀麵布。他們還把做好的酥油都存放在宰殺后經過加工的牛胃、羊胃裡。碗、勺等餐具都是用木頭製做的。
柯爾克孜族青年的婚禮儀式由阿訇,其中有一個和飲食有關的插曲很有意思,阿訇將一個饢分成兩半,蘸上鹽水,分送給兩個新人,其含義是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離。
柯爾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有禮貌,有“友誼與熱情是柯爾克孜人的金子”的名言傳世。凡有客人來訪,不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招待,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請客人吃,而以羊頭肉待客最為尊敬。在請客人吃羊肉時,先請吃羊尾油,再請吃胛骨肉和羊頭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表示回敬。
柯爾克孜人的日常飲食還有饢、鍋貼、庫依瑪克(油饢)、包爾沙克(油炸面塊)、曲依包爾沙克(油炸果)、烙餅、油餅、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爾(水餃)、油饊子、奶油稀飯、抓飯、拌面、花捲等。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與各族人民共同聚居、共同生產與生活,柯爾克孜人的飲食結構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蔬菜開始進入農牧民的家庭,飯菜的品種也日益豐富多彩了。
柯爾克孜族的飲食忌諱,與新疆其他民族既有相同之外,又有相異之別。飯前洗手后,余水不可亂甩,須用布子擦乾,主人讓吃時客人才能吃。男客不可從女主人手中直接接取食物,以示男女有別。客人應將碗中食物吃凈,切忌將剩飯倒在地上。吃飯時不可揭開廚房門帘窺視,餐后要背向門退出。
猜你可能也喜歡:
中國酒桌上的禮儀規矩
中國“禮儀之邦”的由來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的飲酒禮儀
淺析:中國茶宴禮儀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