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不吃會後悔的景頗族美食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居住在深山中的景頗族人民不僅能歌善舞,而且還是山裡的美食專家。景頗族的的飲食文化底蘊深厚,大山裡溫潤的氣息孕育出來的山味就是他們的飲食文化。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景頗族文化,去了解一下景頗族人民的美食吧。

景頗族文化

  景頗族以大米為主食,輔之以玉米、小米、蕎麥、洋芋等。副食中有各類蔬菜、豆類和肉類。酸筍和辣椒是景頗族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景頗族極喜歡引用自製的“啤岡”(水酒)和“知如”(燒酒)。景頗族十分好客,有客人來,會以“啤岡”、雞粥、燒雞肉款待。嚼煙也是景頗族表示相互友好、尊重、理解的象徵之一。

  景頗族生性喜辣、苦,而景頗的菜肴是雲南民族飲食文化的一支奇葩,景頗菜中的八大名菜有舂菜、燜菜、拌菜、燒烤、鬼雞、撒苤、竹筒、煮菜系列。

  外人對於景頗菜,最熟悉的莫過於“鬼雞”。“鬼雞”,乍一聽覺得這名字好可怕,但只要嘗過一次,你一定會對它的味道難以忘懷。此菜可是有來歷的,景頗族盛行殺牲祭鬼神的習俗,“鬼雞”也就是由此衍生而來的一道名菜。景頗人每年都要進行兩次“農尚”(農業生產生活)祭祀活動和一次供奉祖宗的祭祀活動,這時候殺雞祭祀總是必不可少的。

  祭祀活動時,景頗族人將煮熟的雞晾涼后撕碎,再佐以剁碎的姜蒜、緬芫荽、檸檬、小米辣等相關配料,配入鹽、味精等調料製成。這道菜鮮嫩爽口、別具風味,為了能常常吃到這道美味,聰明的景頗族人將“鬼雞”端上了飯桌,並作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景頗人常說:“舂筒不響,吃飯不香。”來到景頗山寨就知道,幾乎每一家都有一個舂筒,每頓飯都有舂菜。做菜工具為大龍竹根部一節製成大竹筒、備木棒一根,將各種蔬菜與調料放入筒內,用木棒舂碎即可食用,調料中景頗豆豉是不可少的。野菜、野果、瓜、豆、乾巴、乾魚、蝦等都可以做舂菜的原料,以豆豉、大蒜、蔥、姜、辣椒、芝麻、花生、核桃等做佐料,佐料越齊全,味道越美。舂菜原料一般都可以生吃,如果加魚肉、蝦、黃鱔等肉類,則要先用火烤熟。

  景頗拌菜,原料以生菜為主,將可生食的野生綠色植物或蔬菜採摘后洗凈晾乾,拌入景頗豆豉、小酸茄、小米辣等佐料,根據不同的菜蔬揉拌入味,鮮辣爽口。

  燜菜,顧名思義,景頗人將各種肉剁細與各種蔬菜和佐料攪拌後用恭弘=叶 恭弘子包起來,放入火堆里在火炭和灶灰中燜烤至熟。此菜即具有肉香味,又有綠恭弘=叶 恭弘的清香,爽口開胃。

  燒烤是景頗菜中既可簡單又可複雜的一道菜。簡單時,只需將獵物取肉搽鹽串上竹籤烤熟即可;複雜時,將肉剁細,配上緬芫荽、生薑、豆豉、生辣子、食鹽等攪拌均勻,用野生綠恭弘=叶 恭弘包至若干層在火堆中慢烤,鮮嫩噴香。

  吃景頗菜要在野外才別有味道,通過傳統的燒、舂、拌、燜、揉、烤等方法製作烹調出的景頗菜,古樸自然,味道爽口,原色原汁原味。踩着青青的松毛草,拿起用芭蕉恭弘=叶 恭弘包裹的景頗佳肴,整個過程不沾染陶瓷、鐵器,然後輕輕啄上一口盛在竹筒里的醇香水酒,讓人無限舒暢愜意。

  猜你可能也喜歡:
  地三鮮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歷史悠久的廣東涼茶文化
  中國握手禮儀有何意義?
  獨具特色的廣東煲湯文化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