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油潑面,顧名思義就是面煮熟了撈起來,拿同樣是已經加熱過到滾燙的油,往面上一潑,然後發出“滋滋滋”的聲音,並伴隨美妙的味道,然後就可以開吃了。我想說,中國飲食文化太厲害了,複雜的也有,簡單的也有,每一個都是一個傳說。
油潑面,漢族傳統風味麵食,陝西很有特色的一種主食。油潑面又叫扯麵、拽面、抻面、楨條面、香棍面等。
油潑面是一種很普通的麵食製作方法,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后撈在碗里,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
麵條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秦漢時代稱之為“湯餅”,屬於“煮餅”類中的一種;隋唐時代叫“長命面”,意為下入鍋內久煮不斷;宋元時代又改稱為“水滑面”。據元代韓奕所著《易牙遺意》記載:“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劑。一斤作十數塊。放在水中,候其面性發得十分滿足,逐塊抽拽,下湯煮熟。抽拽得闊薄乃好。”
清代朝廷大臣薛寶辰在其著作《素食說略》中記載更為詳細:“其以水和面,入鹽、鹼、清油揉勻,復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書中還指出:“作法以陝西朝邑、同州為最佳。”關於楨條面的形狀,書中說道:“其薄等於韭菜,其細比於挂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餘如面片、面旗之類”。同樣一塊面,能扯抻成多種不同的形狀,可見技術的精湛非同一般。
您也許還喜歡:
八大碗的由來有什麼故事
著名小吃:驢打滾的來歷
山西糕點之王:太谷餅的由來
夫妻肺片是什麼菜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