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背山面海,與多地地理位置相鄰,漳州文化中的飲食文化受了相鄰地區的影響,閩南菜首先對其影響較大,但漳州的風味不是傳承閩南風味,它還受客家和潮汕風味的一定影響,現在漳州菜風味是泉州與潮汕風味的結合。
正餐
漳州居民傳統的正餐是早、午、晚三餐。中午吃粒飯(乾飯),早、晚吃糜(粥)。本地人多輕早餐,重午餐。早餐的粥比晚餐稀,僅佐以小菜。午餐吃乾飯,菜肴較豐。
主食
漳州人多以大米飯為主食。舊時貧家稀飯多摻入番薯簽(番薯切或銼成條狀晒乾),沿海地區過去還以番薯為主糧。從前乾飯多用鼎(圓底鍋)燜成,農家則在熬粥時撈出部分乾飯供主要勞動力吃。漁民和鐵匠慣食粘稠的粥,稱“打鐵仔糜”。农民常用草編小袋裝米煮成飯包在外出時吃,稱“茭志飯”。
菜肴
漳州居民對菜肴比較講究,烹調注意刀工,刀工隨烹調方法而異。宴請時切菜、肉的刀法不僅為保證煎炒后食物脆嫩,也表示對賓客的敬意。調料品種繁多,但大菜少用酒、醋、辛辣的調味品。炒盤講究火候,湯菜多為清燉。從季節上說,冬尚濃醇,夏求清淡。
進餐習俗
漳州人忌吃飯時撒出飯粒或吃完飯碗內殘留飯粒。俗以為糟蹋糧食會遭天懲罰,孩童吃飯不吃凈,長大後會娶到(或嫁給)麻臉的配偶。吃飯時忌換座位,尤忌女孩換位,俗以為如此則日後有改嫁之虞。進食時不得照鏡子以免日後口吃。俗諺雲:“飯神皇帝大”,當別人在吃飯時不得隨便打擾。進食時不得發出咀嚼聲,俗以為豬狗進食才會發出響聲。
小吃與點心
漳州盛行小吃,舊時賣小吃的小販挑着擔子走街串巷直到深夜,叫賣餛飩、魚丸、肉粽、包子、麵茶等點心。50年代后,點心擔逐漸絕跡,賣小吃的店鋪也合併成飲食店。
漳州人極講究茶具,紫砂壺、杯、盤款式多樣,玲瓏精緻。民間認為茶具越古越珍貴,長年沏茶的壺和杯內形成“茶鹵”(即茶垢),即使不放茶恭弘=叶 恭弘也能泡出茶香,故最珍惜。墓里出土的茶具則視為寶貝,玩賞不已。
你可能也喜歡:
台灣有多少客家人,台灣客家人的數量
台灣客家人名人盤點
細數濟南歷史名人:你聽過幾個?
哈爾濱歷史名人大搜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