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舌尖上的中山飲食文化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中山市是中國有名的城市,中山市古代被稱之為香山縣,而在1952年的時候改名為中山縣也就是中山市,便是以此來紀念孫中山先生,無數的美食在這個城市中是隨處可見。本期中山文化帶你了解一下中山市的飲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山飲食文化

  中山飲食文化有史可考,明嘉靖年間所修《香冊縣誌》中《食貨篇》載:(香山)民間食貨資源豐富,動植物、海產和其他可食物產數百種之多,而且多數“食貨出自曲力”。

  飲食業發展還可追溯至明朝初年,由於軍隊屯田,繁榮了小欖的商業,大欖、玉溪、沙浦間已成人煙肆井之地。欖都夜市,客棧、酒肆、飲食店鋪生意興隆。當時着名酒店有林步酒家等,《欖屑》載:“樽開夜市燈交燦,月出疏林客並呼。……不減太白灑樓,相如酒肆,燈燭輝煌,徹夜不滅。”其景之盛,可見飲食業發展比石岐還早。

  清末民初(1923年),朱卓文當一把手,拆城築路,使石岐圩官道(現孫文西路)擴大了,繁榮了商業經濟,確立了石岐的縣城地位。在十八間繁忙地段有間如心酒樓,在香山仁言報廣告:“……時當進化,食尚精奇……不惜重資,特由省城大酒家,新聘名工主廚,包辦筵席,特別精良。”當年石岐飲食業追求創新是為了適應時代發展,這樣才能煥發新生,再顯飲食盛譽,上述可見一斑。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中山飲食繁榮,單以石岐城區統計酒樓食店90多家,各店格調獨特,風行一方,名流一時。有的以其傳統風味,甚至馳名港澳,飲譽海外。如高升樓酒家,附設娛樂場,演粵劇曲藝,開音樂茶座。四強酒家。取盟國四強命名,設有“中國廳”、“美國廳”、“英國廳”、“蘇聯廳”,嘉名遠播。孫中山之子國民黨行政院院長孫科榮歸故里時,特意包了四樓設宴為其母盧氏夫人祝壽。淇園茶廳設音樂茶座,粵劇名伶常來演出,周圍充滿文娛氣氛。這些酒家生意十分興旺。還有鎮記及第粥,安棧牛腩粉,華南面家的鮮蝦雲吞,新廣州飯店的雞鵝飯,必靈甜品店的龜苓糕,都是當時傳統美食。

  節日假期婚喪喜慶飲食是中山文化發展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年到頭,任何階層,任何人等,生離死別、追憶寄掛、哀思忌托,七式情事,都借節事俗例發揮得淋漓盡意。不同的內容有相應的飲食鋪排,不須贅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文化豐富了飲食的內涵,而飲食藉助於文化提高了品位,於是才有了酒宴情結。

  酒是宴的核心,宴無酒不歡。酒在世俗人心目中往往成為宴的代名詞,不同內涵有不同稱謂。息事修好稱和頭酒,中秋賞月稱團圓酒,弄璋請客稱滿月酒,結婚生日稱喜酒生日酒,人死出殯稱喪酒,居室落成稱入夥酒,生意始業稱新張酒等等。傳統不變的也有,國家招待稱國宴。老年人生日稱壽宴,百年好合稱婚宴,出家人的稱素宴,敬老愛老稱千叟宴,戰勝凱旋、事業有成稱慶功宴,臨歧分袂稱別離宴,一家歡聚稱團圓宴(家宴),如以特定事物稱謂的有菊花宴、禾花雀宴、西瓜宴、禾蟲宴、三蛇宴等。這都是歷史上司空慣見的,它和我們日常生活處事息息相關,充滿文化情結。

  中山舊貌縈迴是指香山縣城石岐飲食行業的舊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鳳鳴路、大廟下、孫文西、長堤一帶的茶樓、酒樓和飯店已有相當規模,着名的有金山樓、黃榮記、新生活、方波記、高升、新國民、悅來居、滙豐等數十家。

  有一些茶樓還兼演粵劇曲藝雜技等,如高升、聚賢、瓊芳等茶樓,都是以此來增加茶興,招待顧客。中山籍着名民樂家呂文成當時也曾在高升、淇園等茶室演唱過。中山毗鄰省港澳,交通方便,商賈雲集。茶樓有點心,早午晚市還可點菜小炒,粉面飯供應。

  酒樓無茶市,隨點隨做菜,還有包辦各種筵席,客人可猜拳行令、召伶唱曲。飯店以供應飯菜為主,炒粉湯麵等。還有西食店、甜品店、粥店、油器店,均屬飲食業。

  孟子曰:“民以食為天”。盤古至今,人就把食作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這是傳統飲食文化的金科玉律,中山人民在粵菜的基礎上,吸收了古代南方沿海少數民族和國外的一些烹調技術,逐漸形成了頗具自己風格特色的中山菜。它大體可分為四大派系。

  一、民田地區是指中山西部沙溪、大涌一帶,民田菜要求爽脆嫩滑的口感,有營養價值,講求色、香、味、形。如家鄉扣肉、清浸白切雞、燜洋鴨,稱“沙溪三件寶”。由於當地是僑鄉,僑胞中經營飲食業者較多,故“三件寶”早已飄洋過海,享譽世界食市。

  二、小欖地區以小欖鎮菜式為正統,非常講究刀功、食料火候技藝,產品要求香酥爽嫩,着名人士的有炸魚球、蝦球、菊花肉(大型的以菊花入宴)。小欖菜式還以各種水產為主料,以其優良的技藝影響和推動了時尚海鮮之食潮。

  三、沙田地區以三角、民眾、港口地區為主。依涌近海,漁主豐富,就地取材,使其形成了一種講究實惠,不求浮華的樸實之風。蝦醬通心菜、炒沙螺、沙蜆粥、蒸三干(蝦干、魚乾、蜆干)、蒸海魚等都是沙田風味十足的傳統菜式。過去,其清鮮風味和實惠價格鮮為城裡人知;改革開放后,行業不斷挖掘創新,使別具一格的沙田菜展現出誘人魅力,現已成為城區飲食業的暢銷菜之一。

  四、五桂山區以五桂山一帶客家菜為主,有咸雞、釀豆腐、牛肉丸等,還有風靡一時的脆肉鯇為主的各種配菜。山區菜主要是從東江客家菜演變而來,其特色是油膩味濃,久貯耐放不易變質。五桂山菜比正宗的客家菜工藝簡單一些,易學而且省時方便,很受當地群眾歡迎。而今隨着飲食業的發展,外來的或本地區的行家,適應市場需求,利用本地飼養資源共享源,推出“水庫魚”、“走地雞”等火鍋菜肴應市,頗獲好評。

  中山菜烹調物法多種多樣:煲、燜、焙、熬、熏、蒸、炒、烤、炸、煎、焗、煮、燉、灼、燒等等,各得其法、各臻其妙。中山菜善於兼收並蓄,有其廣闊的包容性。烹調因材施技,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革新不止,循法又不定法。因此,中山菜不但專業可用,連普通家庭也可學以致用,人人做得出,吃得起。

  中山人外出多、華僑多,國內外影響面大,故此,中山菜象無聲的畫有聲的歌流傳開去,潛移默化推動着粵菜的發展,擴大了粵菜的名聲。

  中山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領導部門,一貫對中山飲食業大力扶持,無論上述哪種派系的菜式都得到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山菜流派間不斷交流,互相溶匯;消除門戶之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中山菜已經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你可能也喜歡:
  睡前不能吃的五種食物,一定要拒絕
  好吃易做的家常菜,懶人的最愛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宗教文化:什麼是佛教文化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