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湯”也是中國着名小吃之一。
對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你,一起讓我們來看看胡辣湯是起源於哪裡呢!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起源於河南省,尤以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以及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胡辣湯最為出名。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湯類名吃。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製的湯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其特點是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河南及河南周邊省份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
歷史起源
對於胡辣湯的歷史,說法較多。因為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傳入中國,故儘管民間有胡辣湯創於周代和曹魏的傳說,其產生的上限不應早於唐。胡椒是唐代才傳入中國的。宋代一說就頗為可信,糊辣湯因是民間小食,典籍很少有涉及的,據專家考證,糊辣湯的祖宗應該是酸辣湯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宋代流傳甚廣來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估計是當時的社會潮流,因此糊辣湯在這兩種食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的。取酸辣湯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類恐怕是為了適應更多層次人眾的口味和補氣補虛,再輔以生薑、胡椒、八角、肉桂等調料辛香行氣,舒肝醒脾。
故此河南糊辣湯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待到金元時期,中原動蕩,長江以北的河山多淪於狄夷之手。北宋定都開封,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而民間小吃也隨之興盛,花樣百出。《太平和惠民劑局方》等當時流行的醫藥着作都認為,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有益行氣,故辛辣味食品頗為流行。一種結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湯的肉粥,成為胡辣湯的雛形。
營養價值
胡辣湯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
相關故事
明朝嘉靖年間,閣老嚴嵩為了討皇帝歡心,從一個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壽延年的調味葯獻給皇帝,以燒湯飲之。該湯美味無窮,龍顏大喜,命名為“御湯”。明朝亡后,御廚趙紀攜帶此葯逃至河南逍遙(今西華縣逍遙鎮),將此方傳到了該地。該地人因此湯辣味俱全,遂改名為“胡辣湯”。
傳說糊辣湯曾治好了明代着名清官於謙的傷風。“粉身碎骨渾不怕——於謙紀念館”紀念文選記載:於謙做河南、山西兩省巡撫,駐節開封。
有一年他過生日時,正好在鄭州視察,便按節儉慣例,找到了一家“胡記”飯鋪,喝了一碗熱辣辣的湯,度過了生辰。這別具風味的生日食品,使於謙深深地記住了它的佳美滋味。有一次,於謙出巡山西歸來,路過鄭州,由於路途勞頓,公務繁忙,染上傷風病了好幾天,也不見好。一天晚上,於謙突然想起了“胡記”的湯,就派人去買。
“胡記”的掌柜一聽是尊敬的於巡撫要吃,就放足佐料,精心製作。於謙吃過之後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輕體健,傷風竟不知不覺地痊癒了。於謙就封了白銀十兩,答謝胡掌柜的治病之恩,並建議該湯以胡姓命名,從此這個湯就變成了“胡辣湯”。
清朝以後,鄭州賣胡辣湯的多了。但由於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民間不敢多說“胡”字,湯看上去又呈糊狀,“胡”“糊”同音,所以胡辣湯後來又改成了糊辣湯,並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糊辣湯已經習慣地被稱為胡辣湯,又美名曰:“宮廷御錦湯”。
你可能也喜歡:
經典美食:竹筒飯是哪裡的小吃
天津小吃三絕是什麼?
維吾爾族的風俗和習慣有哪些?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