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6種做菜習慣讓食物營養大打折扣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不少的專家都說過蔬菜在生的時候營養是最全面的,不過吃生蔬菜都要吃成兔子了一定是不開心的,許多的做菜習慣是會讓營養流失掉的,這些習慣你有嗎?本期跟小編去健康飲食文化看看這些不好的做菜習慣。

6種做菜的錯誤方式

  1、蔬菜先切后洗:
  洗菜時,切開后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並盡量將水分控干后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蔬菜中許多營養素及有益物質都是水溶性的,切細切小后的蔬菜在洗滌過程中會使營養物質大量流失於水中。這樣我們吃蔬菜就達不到想要的補充身體營養元素的目的,正確的方法是先洗后切再燒煮,這樣營養元素就不容易流失。

  2、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所以,焯菜時應盡量讓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綠恭弘=叶 恭弘菜的時候,要加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恭弘=叶 恭弘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3、做菜先過油
  做地三鮮、干煸豆角等菜肴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4、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不僅會增加癌症風險。同時,蔬菜中的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正確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煙時,把食材下鍋。還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油溫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足夠熱,可以下鍋了。

  5、炒素菜也加不少油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彆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層油脂包圍,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不少人認為,炒菜放油少了就不好吃了,所以就放很多油。但是植物油和動物油一樣,每克油都產生9千卡熱量,攝入太多都可誘發肥胖或因熱量攝入過多而致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所以炒菜加油要適當,每人每天吃油25克,不超過30克為宜。

  6、炒菜放很多含鹽調料
  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蚝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鹹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

  你可能也喜歡:
  睡前不能吃的五種食物,一定要拒絕
  晚上吃薑像吃砒霜,為什麼晚上不能吃薑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