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眾所周知,古代的皇帝飲食那是全國吃的最好的了,特別是到了清朝,滿漢全席看上去就讓人食慾大增。不過皇帝又不是大胃王,怎麼可能吃的下這麼多的菜呢?那麼剩下的那些菜又去哪了呢?本期的歷史故事,為你解析。
古代帝王,無論吃穿用度,都是要優於普通人的。講排場,重花樣,宮廷之中對古代帝王的飲食上都十分用心。御膳房把飯菜準備好之後,要在用膳時刻由侍衛傳菜,並且,每道菜要按規定的布局進行擺放。
皇帝用膳都是獨自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群人旁邊伺候,古代皇帝兩頓正餐。早朝後,下午,中間和晚上是宵夜。所有菜放在鍋中熱好,用膳時間沒固定時間,御膳房人一直待命,皇帝想吃飯,會對隨身侍奉的太監說傳膳,說一聲傳膳,太監就會傳給御膳房的太監,御膳房就會把膳食一道道擺在皇帝的面前。
每次用膳之前,親自把皇帝的膳食吃一遍,如果有人下毒的話,這樣皇帝就可以躲過去了。後來就出現以銀針驗毒,每道菜都用銀針試一下。不得不說古代皇帝吃飯真麻煩!
大菜之外有果鍾八品,小點心、爐食、鴨子餡包子、米面點心等小吃,還有油炸的麵食,四品南北小菜一大堆。
皇帝兩頓正餐飯菜桌子擺不完,皇帝吃離他近的那些菜,離他遠的那些幾乎都是不動的。所以那些菜皇帝不想吃,就會把膳食賞賜給大臣、嬪妃,接受賞賜的在專門桌子前站着吃完,不餓、不想吃,表現出真好吃的樣子,否則皇上是要治罪的。
清朝時期,皇帝更講究排場,要吃滿漢全席,但是太多的飯菜吃不完怎麼辦?御膳房會把剩菜剩飯賣到酒樓,酒樓也會打出御膳的旗號,但其實賣的就是宮裡的剩菜剩飯。這些飯菜,品相好的,打折后賣給酒樓他們再回一下鍋,馬上就能高價賣出,甚至這都成了一種賺錢的灰色產業鏈。可見,這是多麼嚴重的浪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