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個節氣,因為小雪是處於冬天的節氣,是比較寒冷的時候,人們對於保暖是十分重視的,那麼在小雪應該如何養生呢?養生注意身體的哪些部位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小雪如何養生
頭部
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如果頭部被凍住了,被寒氣入侵,體內陽氣便容易走散,從而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病症。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還易發生高血壓、急性心梗、中風等,保暖工作不可少。
建議
在秋天風大、氣溫下降之際,一定要注意保護頭部,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風而引發頭痛、發熱等身體不適。下雨時要及時把頭部保護起來,避免淋濕。每天清晨應梳頭百餘次,使頭皮微熱,有利於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百脈調順。
腹部
天氣轉涼后,人的腹部容易受涼引發胃腸不適;如胃部容易發生抽搐,並出現腹瀉、噁心等癥狀;肚臍受涼則會染風寒,是最怕着涼的地方;下腹部着涼則會導致女性宮寒淤血及引發婦科疾病。
建議
可以用熱水袋、暖寶寶等給腹部保暖,平時穿件貼身的純棉背心,避免受涼。同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調定時進餐,少食多餐,進食易消化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吃辛辣、過咸、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香料、濃茶、咖啡等也要少碰。
腰部
從中醫上講,腰部是腎之腑,腎喜溫惡寒,一旦它覺得冷就會立刻“鬧情緒”。深秋時節若經常穿低腰褲,腰部就很容易受寒,男性會出現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
建議
天冷時注意穿上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平時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即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膝部
深秋是膝關節炎的始發期。膝關節炎主要是由於風寒引起的血液循環不通暢,致使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營養供給不良導致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還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
建議
天氣漸涼,要注意保暖,多用熱水泡腳或用熱水敷膝關節。醫生建議最好不要用護膝給膝部保暖,因為護膝彈性很大,用在膝部阻礙了周圍血液循環的疏通。
手腳
一入深秋,不少人都感覺全身發冷,手腳更是冰涼得受不了,喝了很多熱水都不能緩解。當腳部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中醫認為,手腳之所以會冰涼主要與兩個因素相關,一是身體陽氣虛衰,不能溫煦人體;二是身體本身的陽氣並不虛衰,但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陽氣瘀滯在體內。
建議
陽氣虛衰者注重下肢的保暖,晚上睡覺前泡泡腳,多吃溫熱的食品,如牛肉、羊肉、雞肉,大蒜、辣椒、生薑、桂圓等;氣血不暢者則需加強運動,特別是久坐或久立之人,飲食上多吃行氣、活血、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金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