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 習俗習慣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寒衣節雖然被稱為是鬼節,但在民間和每個節日一樣,都有一些習俗活動,而這其中大家最想了解的應該就是飲食習俗了,那麼寒衣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跟隨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 習俗習慣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
  
餃子
  洛陽有話雲:“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
  民間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來源於醫聖張仲景,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故用麵包了驅寒藥材,煮熟做成“嬌耳湯”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餃子餡料有葷有素,這種合理營養搭配,能起到進補養生的作用。除了必須的肉類和蔬菜,大蒜等調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體抵抗力的作用。

  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這是一句客家俗語,說的是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畢,勤勞的客家人會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做成應節食物糍粑,以慰勞一家老少,慶賀豐收。
  吃糍粑最過癮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區陰寒潮濕,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會燃起火爐,大夥圍坐一團。將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漸漸鼓脹,嘰嘰作響,表皮微微隆起后像個大包子。此時將表皮弄破,會有一股白氣騰出,用口撕咬外酥內軟外黃里白,似一個“金包銀”的糍粑拿在手裡軟乎乎的,但千萬要注意避免燙了口舌。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 習俗習慣

  逆糍
  在惠州傳統的風俗中,“十月朝”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傳統的祭牛節。在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種叫“逆糍”的傳統食品。惠州人認為,牛為人類辛勤勞動了一年,要慰勞慰勞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還有一些農戶將菜恭弘=叶 恭弘包裹着逆糍來喂牛,祈求它身強體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還會送給親朋好友。久而久之,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食品之一。

  紅豆飯
  後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
  紅豆的表皮緻密而堅實,需要提前浸泡處理一下,否則蒸出來會很硬。傳統的紅豆飯做法是將紅豆事先泡水數小時,讓其喝飽水后,有時候還需要提前煮一下紅豆,然後再與大米一起蒸煮。現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紅豆(也可不泡),然後用高壓鍋直接蒸煮,半個小時,軟糯香甜的紅豆飯就可以出鍋了。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 習俗習慣

  麵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面、莜面。寒衣節吃面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平時應酬較多的人,喝酒後最宜吃碗陽春面,不僅解酒,還能起到養胃補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蘭州拉麵最好的季節。炸醬面是幾種風味面中營養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麵由於製作工藝的差別,面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嘗試,而老年人就不該多吃了。吃麵條應該多搭配一些蔬菜、蛋類食品。

相關文章推薦:
感恩節為什麼要吃玉米 原因是哪些
吃什麼可以疏通血管 哪些對疏通血管有效
油膩的東西吃多了 吃什麼可以解油膩感
吸走油脂 吃什麼可以吸收油脂
女生變白吃什麼水果 哪些有美白效果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