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患有大腸癌的人數正在不斷上升,大腸癌已成為癌症中的第四殺手,每年有14萬人被確診。研究后發現,主要是與我國近年來改變的飲食結構有着具體的關係。在以前,蔬菜和穀物是我國一直吃的最多的食物,但隨着近年一些國外的飲食習慣進入,現在對穀物和蔬菜的人均攝取量卻在悄悄地下降,人們每天吃大量的肉類食品及奶製品。
除了大腸癌以外,還有研究表明飲食結構的改變還增加了許多疾病的患病率,包括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並且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
一直以來,大腸癌一直都是在西歐以及美國的發病率為最高,是這兩個地區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僅次於肺癌。而西方的飲食結構是以肉類和動物脂肪為主,這裏面含有大量的容易刺激腸道產生致癌的物質。西方各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飲食中如果富含纖維,就會大大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而在蔬菜中就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蔬菜中的纖維素在腸道中發酵產生的物質能促進細胞分化,可防止腸癌發生。除了能防治癌症以外,纖維還可以保護腸道細胞,並減少膽汁對腸壁細胞的刺激,從而降低腸癌的發病幾率。
首頁
123尾頁
編輯:w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