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別拿土豆不當“乾糧”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摘要:同大米相比,土豆所產生的熱量較低,並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每天多吃土豆,可以減少脂肪攝入,使多餘脂肪漸漸代謝掉,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土豆作為藥物治病,歷史非常悠久。

    土豆,學名叫馬鈴薯。土豆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蔬菜,營養十分豐富。營養學家認為,土豆是“十全十美的食物”

。美國的農業研究機構認為,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馬鈴薯,可得到人體所需的大部分食物元素。在歐洲,土豆還被稱為“第二麵包”。

    土豆中的蛋白質比大豆要好,最接近動物蛋白。土豆還含豐富的賴氨酸和色氨酸,這是一般糧食所不可比的。土豆還富含鉀、鋅、鐵,所含的鉀可預防腦血管破裂。它所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均為蘋果的10倍,維生素B1、維生素B2、鐵和磷含量也比蘋果高得多。從營養角度看,土豆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1是蘋果的10倍;維生素C是蘋果的3.5倍;維生素B2是蘋果的3倍;磷是蘋果的2倍;糖和鈣與蘋果相當;土豆總的營養價值相當於蘋果的3.5倍。

    同大米相比,土豆所產生的熱量較低,並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每天多吃土豆,可以減少脂肪攝入,使多餘脂肪漸漸代謝掉,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土豆作為藥物治病,歷史非常悠久。

    在土豆的原產地秘魯,最早的印加人把生土豆敷在斷骨上療傷,用土豆擦頭,治療頭疼,並隨身攜帶,預防風濕;或連同其他食物一起吃,以防消化不良。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土豆含有大量的鉀,可治消化不良。

    中醫認為,土豆性平,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疼、習慣性便秘等症,土豆所含的纖維素細嫩,對胃腸黏膜無刺激作用,有解痛或減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常食土豆已成為防治胃癌的輔助療法。土豆還可防中風。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美食DIY 海帶燉鴨肉湯]]

  [[編輯推薦:含碘冠軍——海帶]]

  [[編輯推薦:海帶不是越“綠”越好]]

編輯:wuya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