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我們所熟悉的穀類、麵食外,馬鈴薯是極佳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一个中等大小的帶皮馬鈴薯(148克)的碳水化合物總量為26克,並且不含脂肪和膽。同時,馬鈴薯鉀的含量非常豐富,其鉀的含量比香蕉還要高,也比一般的穀類要高得多,鉀有助於維持正常神經衝動的傳遞、幫助肌肉正常收縮,預防肌肉痙攣。
[[編輯推薦:紫薯可防癌症及心血管病]]
[[編輯推薦:老人孩子每天都要喝一碗燕麥粥]]
運動員只有保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攝入平衡,才能保證運動壽命的延長。”“馬鈴薯被聯合國的專家們稱為——‘隱藏的寶貝’。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08年發表的《飢餓的新面孔》一文中指出,玉米、小麥和大米等穀物的價格上漲,這可能造成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其貌不揚的馬鈴薯因適應性強、種植容易、食用簡單,完全可以為緩解糧食危機,保證食品安全和實現千年發展目標貢獻力量。”曾任張健橫渡海峽專職營養師、中國鐵人三項協會醫務科研委員會主任的曹建民博士近日在營養原動力專題講座上盛讚馬鈴薯。
曹建民曾因對張健橫渡渤海的營養保障獲國家體育總局大功一次,對運動營養補充與運動能力關係、超長時間運動訓練監控和營養補充等有獨樹的研究建樹,現任北京體育大動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他對“吃動兩平衡”中的重要角色碳水化合物情有獨衷——“只有將運動與膳食營養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健康狀況和提高運動能力。”“運動與膳食營養補給中,除了適量的蛋白質、脂肪和水之外,最重要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補充。根據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介紹:世衛組織推薦的適宜膳食能量構成是: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為55%至65%。運動時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來參与供能、維持運動強度,併為肌肉和大腦提供能量。與蛋白質和脂肪不同,身體中的碳水化合物貯備非常有限,如運動時人體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應,將導致肌肉出現疲乏而無動力。此外,碳水化合物還發揮‘節省蛋白質’作用,這使得糖原貯備充足從而有利於節省肌體對蛋白質的消耗,有助於保持運動員肌肉的形態和功能,這也是運動員儘力想達到的效果。”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