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多動症兒童少吃穀物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摘要:多動症的全稱是“注意力缺失/多動症”,患者通常大多活躍,難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通常還會伴隨智能不佳、語言障礙和動作不夠協調等問題。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對兒童的學習能力,與朋友和家人的關係會產生不良影響。一般每100個小孩中,大約有1到2個多動症患兒,男孩比例較高。

  12年前,5歲的挪威多動症患兒斯格伯恩被所在的幼兒園評價為“智力遲鈍,發展遲緩”,但如今,17歲的他正在上高中,是班上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媒體報道說,這得益於挪威一個專門為多動症兒童制定的飲食實驗計劃。

  或存在新陳代謝障礙

  挪威科學家艾香德曾指出,患上多動症的兒童可能存在新陳代謝障礙,他們不能消化類似乾酪素(存在於奶類食品)等蛋白質和穀類食品所含的麩質,導致體內的縮氨酸(可在尿液中測量)過多,從而導致對大腦的智力損害,情形有點類似吸食。為了論證上述理論,自1996年起,挪威小城斯塔萬格的幾名教育學家和科研人員開始了一項針對多動症兒童的飲食實驗。

  據報道,參加這項實驗的23名兒童年齡在4歲到11歲不等,都患有嚴重的多動症。斯格伯恩就是這23名兒童中的一員。研究人員要求這些孩子的父母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遠離奶類和穀類食品。實驗一年後,22名兒童病情有了明顯改善。

  “如果我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效果馬上會顯現出來,我會無法集中注意力。每逢考試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我的飲食。”斯格伯恩說。

  在另一個實驗案例中,研究人員偷偷給一名6歲的多動症患兒飲用牛奶,然後要求他寫出自己的名字。結果這個孩子寫出了一堆混在一起的線條。2天後,當孩子重新按要求控制飲食后,研究人員再讓他寫自己的名字,他寫出了4個清楚的字母。

  研究人員說,雖然還沒有證據證明多動症患兒的病因都是因蛋白質消化問題引起,但他們的研究結果也能讓多動症患兒的父母在給孩子治療時多一種選擇。

  每100個小孩 約1~2人患病

  多動症的全稱是“注意力缺失/多動症”,患者通常大多活躍,難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通常還會伴隨智能不佳、語言障礙和動作不夠協調等問題。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治療,對兒童的學習能力,與朋友和家人的關係會產生不良影響。一般每100個小孩中,大約有1到2個多動症患兒,男孩比例較高。

  多動症癥狀:

  1.活動度過高。如:坐着時,手腳扭扭捏捏地動個不停。上課時,會隨意離開座位等。

  2.注意力差。如:注意力沒法持續,無論是在學習或遊戲時特別容易分心,常常無法遵守規定和按時完成作業,而且也會出現忘記做某事的情形,最明顯的就是常因外來的刺激而分心。

  3.行動控制不良。如:患兒會等不及排隊而插隊,和別人發生衝突時,先做出暴力行為。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綠豆與紅豆 女性到底應該愛上誰?]]

  [[編輯推薦:保存生栗子妙方 多簸動或浸水后晾乾]]

編輯:wuya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