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蛋白質,對我們人體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各種食物的氨基酸種類和含量是不一樣的,如果搭配合理,使蛋白質中的氨基酸達到互補平衡,提高食物營養價值,可以收到量半功倍的效果。
蛋白質,對我們人體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各種食物的氨基酸種類和含量是不一樣的,如果搭配合理,使蛋白質中的氨基酸達到互補平衡,提高食物營養價值,可以收到量半功倍的效果。
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用“生物價”來表示,生物價越高,營養價值越高。大豆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高,蛋氨酸略低,是穀類蛋白質理想的氨基酸互補食品。
玉米+大豆+小麥玉米、大豆、小麥按40%、20%、40%的比例混合食用,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可提高到70。玉米蛋白質中的賴氨酸、色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豐富;全麥粉中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較豐富;而大豆食物的蛋白質含蛋氨酸低,賴氨酸、色氨酸含量卻較高。若將這三種食物同時食用,有利於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小麥+大豆 大豆、小麥類食品單獨食用時,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分別為64和67,也就是說,你如果吃100克大豆蛋白,其在體內只能吸收64克。這兩類食物若按33%和67%的比例混合食用,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可提高到77,超過了牛肉(生物價76)。為什麼呢?因為小麥類食品中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高;而大豆中的蛋白質蛋氨酸低,賴氨酸高。
小麥+小米+牛肉+大豆小麥、小米、牛肉、大豆類食物單獨食用時,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分別為67、57、69、64,若按39%、13%、26%、22%的比例混合食用,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可提高到89。這是因為小麥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不足;小米缺乏賴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豐富;牛肉中的蛋白質賴氨酸含量豐富,蛋氨酸含量較低;大豆蛋白質含蛋氨酸低,而賴氨酸、色氨酸含量卻較高。這幾種食物具有很好的互補性,混吃時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超過了牛奶。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介紹一些比大米更營養的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