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發黃大米等於“致癌大米”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摘要:一些不法商販把這種霉變的黃大米賣給农民工,並且已經被端上了餐桌。也就是說,這些每天吃着民工糧的民工,其實每頓咽下的很可能都是高致癌物。

  大米有其原有的正常顏色,若出現了淡黃色,我們稱它為黃變米。大米變黃是因為大米在儲存過程中由於自身水分含量高,在酶的作用下產生熱,致使黴菌繁殖,出現霉變現象並呈現出黃色。黴菌中包含真菌產生的黃曲霉素,它是島青黴、桔青黴、黃綠青黴的有毒代謝物的統稱。

  黃曲霉毒素中毒癥狀表現為發燒、腹痛、嘔吐、食慾減退等,是誘發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肝部會有病變,2~3個月後肝臟腫大、肝區疼痛、黃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還可能伴有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多數患者在晚期會有直腸、肝、胃大出血現象。

  醫學專家指出,食用“致癌大米”雖然其一次性的毒性沒有這麼大,但長期食用將無疑會致癌。因為黃曲霉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生物致癌物,試驗表明,其致癌所需時間最短僅為24周。

  據報道,一些不法商販把這種霉變的黃大米賣給农民工,並且已經被端上了餐桌。也就是說,這些每天吃着民工糧的民工,其實每頓咽下的很可能都是高致癌物。

  另外,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還有多種糧油作物及其製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豆等。大量資料證明,在高溫的東南和中南地區,此類污染尤為嚴重。

  識辨黃大米的常識:

  1.顏色:米粒暗淡無光,表面呈黃色,或有白道溝腹,發脆,易斷。

  2.氣味:有霉味,硬度低。

  3.品嘗:蒸煮后黏度小,食用時口味寡淡,有霉味,口感粗糙。

  [[編輯推薦:夏季飲食 涼拌四類蔬菜的秘訣]]

  [[編輯推薦:都市白領的10個最佳飲食習慣]]

編輯:wuya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