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3:7是大米小麥混合的最佳健康比例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摘要:穀類食物如大米、小麥、小米、玉米、高粱等是含碳水化合物最多的食物,平均達70%,是供給機體熱能的最主要來源。但是這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低,質量較差,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完全,尤其是缺乏賴氨酸,營養價值較動物蛋白質低。因此,穀類食物不是理想的蛋白質來源。

  日本大妻女子大學家政系教授池上幸做調查,她讓20名高血脂症男性,每天吃兩頓麥飯,連吃兩周后,被調查者0.1升血液中膽總值,從平均276.2毫克下降到249.5毫克。

  另據日本預防生活習慣病協會理事長池田義雄的調查,按大麥3、大米7的比例合煮的麥飯後,能讓血糖值大幅下降。

  最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作出結論,大麥所含水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糖,有阻止血糖值上升及降低血中膽值的作用。承認大麥及含大麥食品,有利於抑制由膽高引起的心血系統疾病,從而降低老年人易得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高危性。

  池上幸江高度評價美國這一研究成果。她認為,內臟脂肪綜合征是肥胖的原因,並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還發現大麥含有b族維生素、煙酸和維生素e。女性老年人食用后,能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除了大米和小麥的搭配要按比例之外,其實也要注意穀類食物的搭配才會吃得更健康。

  穀類食物如大米、小麥、小米、玉米、高粱等是含碳水化合物最多的食物,平均達70%,是供給機體熱能的最主要來源。但是這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低,質量較差,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完全,尤其是缺乏賴氨酸,營養價值較動物蛋白質低。

  穀類食物如大米、小麥、小米、玉米、高粱等是含碳水化合物最多的食物,平均達70%,是供給機體熱能的最主要來源。但是這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低,質量較差,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完全,尤其是缺乏賴氨酸,營養價值較動物蛋白質低。因此,穀類食物不是理想的蛋白質來源。

  在糧食中,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約為30%~40%,500克黃豆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1000克瘦豬肉、6000克牛奶所含的蛋白質,且黃豆所含的氨基酸也與人體的需要接近,故大豆蛋白質是優質的植物蛋白。大豆與穀類搭配,穀類食物中普遍缺少的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等,大豆製品中含量卻很高,而穀類所含的氨基酸也可以彌補大豆製品的不足。所以,米豆或面豆混合食用,可以起到食物中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有利於機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合理的利用。

  [[編輯推薦:跳樓事件為心理健康敲警鐘 心理調節最佳飲食]]

  [[編輯推薦:夏季飲食 涼拌四類蔬菜的秘訣]]

  [[編輯推薦:都市白領的10個最佳飲食習慣]]

編輯:wuya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