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黃鱔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食物,其又名鱔魚。我國除西北地區外,各地均產。它生活於稻田和靠近田的池塘、河溝里,在田埂和堤岸邊鑽洞穴居;也喜棲息在腐蝕質多的泥質洞穴中。白天藏在洞穴,夜晚出洞覓食,以小魚、蝦類、青蛙、昆蟲等為食。每年春末到初秋均可捕到黃鱔,以七、八月為盛期。
黃鱔的繁殖具有奇特的性逆轉現象。從胚胎期至性成熟期,體長10厘米以內,先為雌性,生殖腺全為卵巢,當體長30-50厘米時,雌雄幾乎相等;體長達50厘米以上,則多為雄性。成熟的雌鱔,下腹脹大柔軟,呈淺桔紅色,而上腹青灰帶黃色,懷卵500-1000粒。卵產於巢內,之後,卵巢慢慢地變成精巢,產生精子,7-8天後孵出仔鱔。
黃鱔貌雖醜陋,肉卻細嫩,是餐桌上的佳饌。端午節前後,黃鱔賽人蔘。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第一次嘗到黃鱔肉,不禁問:“這是何菜?”主人答:“游龍綉金錢!”從此,“游龍”身價百倍,年年進貢。可烹製成炒鱔絲、燜鱔段、鱔魚糊,色香味俱佳。
黃鱔的藥用,始載於《山海經》一書;又在《名醫別錄》中,被列為葯膳的上品。鱔肉有補心、肝、脾、肺、腎五臟元氣及精血的功效,鱔血還能治療顏面神經麻痹所造成的口眼歪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介紹說,將活鱔魚一條,割頭斷尾取血,右歪將血塗右面部,左歪將血塗左面部。鱔頭可止痢疾和消化積食,鱔皮可治婦女乳核硬痛。黃鱔中提取的“黃鱔色素”,還有降血糖和恢復正常調節血糖作用。
[[編輯推薦:什麼是“人造木耳”?]]
[[編輯推薦:不能隔夜吃的食物有什麼?]]
[[編輯推薦:泰國螞蟻蛋 你敢嘗試嗎?]]
編輯:wuya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