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專家提示:海產品刺身問題多多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不久前,食品方面的專家提醒市民注意:海鮮產品必須進行高溫煮熟才能食用,要拋棄高度白酒、醬油、大蒜能“殺滅細菌”的幼稚想法,加工過程中還要注意生熟食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同時,海產品除了盡量不要生吃,還要注意:

  不要和水果混着吃。因為海鮮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鈣、磷等營養素,但若同含鞣酸量較高的食品一起吃,不僅會降低海鮮的營養成分,而且會使海鮮中的鈣類與鞣酸結合,生成一種不易消化的物質,導致嘔吐、頭暈、噁心、腹痛等癥狀。因此,茶恭弘=叶 恭弘以及柿子、葡萄、石榴、山楂等含鞣酸較多的水果,不能與海鮮同食,至少要隔兩小時再吃。

  不能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因為蝦、蟹等甲殼類海鮮中含有高濃度五價砷化合物,其本身對人體無害,但若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時,五價砷會被還原成三價砷,也就是三氧化二砷,俗稱,會導致急性砷中毒,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

  本報訊 (記者林曉麗)香港一女孩上星期因吃過海蝦刺身,第二日即發燒及發冷,左臂更腫瘀潰爛,需切除大片壞死肌肉保命。經化驗后醫生證實,她感染可致命的創傷弧菌,而這種菌就是感染了其傷口導致皮膚潰爛。記者發現,廣州自發出禁售淡水魚生的通知后,不少市民轉而鍾情生吃海鮮食品。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海產魚生也存在着相當高的寄生蟲風險。

  專家建議,市民盡量不要生吃海產品。而廣州市食安辦昨日也表示,將組織專家研究、分析生食海產品是否對身體有危害之後,再決定是否發布全市消費預警。

  市民:聽說生吃“最健康”啊

  時下,海產品刺身在廣州頗為流行,在高檔酒樓或者路邊大排檔,都可吃到各式各樣的海產品刺身,品種相當豐富,有海蝦、生蚝、鮑魚、龍蝦、三文魚、吞拿魚、剝皮牛、北極貝、魷魚、海膽等等。

  記者發現,廣州市政府有關部門自今年8月25日發布全市禁止銷售生制淡水產品以來,很多市民轉而青睞生制海產品。昨天晚上,記者在炳勝、東江等海鮮酒樓,就看到不少市民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海產品刺身。

  有市民告訴記者,反正國外都這麼生着吃,而且還被譽為最為健康的吃法。甚至連以往不敢吃生的市民都開始吃起了海產品刺身。

  市民張就告訴記者:“以前怕不安全不敢吃生的,現在政府明確淡水產品不能生吃,想必海產品就應該安全的,所以也學着吃,還發現味道很鮮嫩。”

        編輯推薦:什麼是“人造木耳”?

        編輯推薦:不能隔夜吃的食物有什麼?

        編輯推薦:泰國螞蟻蛋 你敢嘗試嗎?

首頁 12尾頁
編輯:wuya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