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能在媒體上看到“吃魚對心臟有好處”的報道。但是,魚有海魚和河魚之分,種類五花八門,不同的魚,功效並不同。
吃魚的確能保護心臟
吃魚對心臟有很大好處,這點已經得到了印證。愛斯基摩人及日本沿海漁村居民一日三餐都有魚,他們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低,就是很好的例子。
研究显示,歐米伽—3脂肪酸能使人體中幫助脂肪分解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增加,使讓人發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下降。人類血液中歐米伽—3脂肪酸水平過低,將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如果其含量低於人體所有脂肪酸的4%,患心臟病死亡的風險最高。而魚油中這種脂肪酸含量比其他食物都高,因此大量吃魚能保護心臟。
寒帶深海魚作用大
不同魚所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量不同,因此,保護心髒的程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鮭魚、鮪魚、三文魚等生活在寒帶水域的深海魚類,脂肪厚,魚油多,相應的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較高。而淡水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河魚大多生長期短、水環境污染嚴重,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低。
另外,不論淡水魚還是海魚,人工養殖的魚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都比自然生長的低。市場上出售的淡水魚和海魚中的大小黃魚,大部分都是養殖的,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低,保護心髒的作用不是很大。而帶魚、鯧魚、平魚、鮁魚、金魚、沙丁魚、偏口魚、魷魚等,都屬於不可養殖的魚種,體內會含有較多的歐米伽—3脂肪酸,更有利於保護心臟。
蒸燉最利於保存脂肪酸
魚的吃法有很多種,如生吃、清蒸、清燉、紅燒、烤、煎、炸等,怎樣才能在烹調中保留更多的脂肪酸呢?
有些魚是可以生吃的,比如三文魚、偏口魚等,這樣當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魚肉中的歐米伽—3脂肪酸。不過,最近關於生吃海鮮感染寄生蟲病的報道越來越多,所以從安全方面考慮,還是清蒸或清燉的方法較好,既不會嚴重地破壞歐米伽—3脂肪酸,又能殺死寄生蟲。而燒烤、油炸和紅燒等方法雖然吃起來口味更好,但會導致歐米伽—3脂肪酸和B族維生素被嚴重破壞,脂肪含量上升,營養價值降低。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有關豬肉的飲食禁忌
編輯推薦:動物內臟重金屬含量高
編輯推薦:雞蛋營養多 最好煮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