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海水受到污染,殃及生活在海水中的魚類。排列順序應該是海水魚、淡化養殖海水魚、淡水魚。
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在有意識吃魚的同時,顧慮最多的問題是吃魚特別是吃海魚的安全問題。由於海水受到污染,殃及生活在海水中的魚類。
魚有一個共同營養特點,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含有大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魚類蛋白質含量為15%-20%,不但含量高,而且比畜禽肉中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率較高。魚的身體里含有大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如DHA,它是大腦必不可少的營養。除了能阻止膽在血管壁上沉澱,預防和減輕動脈硬化和冠心病外,還能改善大腦功能,提高判斷能力,抑制大腦老化。
怎樣吃到不被污染的魚
首先,沒必要因噎廢食,只要是正規渠道銷售的魚,一般來說都可以放心吃。
無論是海水魚,還是淡水魚,關鍵看養殖環境是否符合要求,只要不是在受污染水質中養殖、捕撈的魚類,都是安全的。排列順序應該是海水魚、淡化養殖海水魚、淡水魚。這是因為,海水流動性大且含鹽量高,其本身具有殺菌作用。其中,三文魚等深海魚又比近海魚更安全,其營養價值也是其他魚所不能比的。江河水質相對更容易受到污染,寄生蟲含量會多,感染係數則比較高。淡化養殖海水魚的安全性介於二者之間。
其次,魚頭、魚內臟是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不可大量進食魚頭。吃魚時,也要搭配蔬菜、水果,在吃海鮮的同時,吃一些西蘭花、西紅柿、香菇等蔬菜和水果,烹飪時也應盡量煮透、蒸透,有利於對抗污染物。
小貼士:如何挑選新鮮魚?
1.觀魚形。污染重的魚,形態異常,有的頭大尾小,脊椎彎曲甚至出現畸形,還有的表皮發黃、尾部發青。
2.看魚眼。飽滿凸出、角膜透明清亮的是新鮮魚;眼球不凸出,眼角膜起皺或眼內有淤血的則不新鮮。
3.嗅魚鰓。新鮮魚的鰓絲呈鮮紅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魚的咸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不新鮮魚的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黏液腥臭。
4.摸魚體。新鮮魚的表面有透明黏液,鱗片有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脫落;不新鮮魚表面的黏液多不透明,鱗片光澤度差且較易脫落。
5.掐魚肉。新鮮魚肉堅實有彈性,指壓后凹陷立即消失,無異味;不新鮮魚肉稍呈鬆散,指壓后凹陷消失得較慢,稍有腥臭味。
6.看魚腹。新鮮魚的腹部不膨脹,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鮮的魚肛孔稍凸出。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致癌食物少吃 鹹魚導致食道癌]]
[[編輯推薦:魚油吃多會產生副作用 嚴重還可發生汞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