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大家知道,韓國的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三位。20世紀60年代,韓國人的膳食熱量供給還比較短缺,20世紀70年代以後達到了推薦膳食供給量(RDA)的水平。到20世紀80年代以後,蛋白質的供給才可以滿足需求。根據韓國的飲食標準,在膳食纖維、非營養物質的攝入量方面較發達國家佔有優勢。
中國現有人均農業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21世紀人口與農業自然資源嚴重短缺的矛盾將更為尖銳,我國農業將面臨空前未有的困難和挑戰。21世紀中國居民肉類消費持續增加,而生產1斤雞肉或豬肉需要分別投入約3~5斤糧食,這種耗糧型的肉食生產模式,無疑將給我國帶來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眾所周知,我國人均土地資源、水資源和能源都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1995年,美國的能源消費按石油換算,每人每年達7905公斤,而中國僅為707公斤,如果我國人均消費達到美國的平均水平,那麼就需要整個地球的資源。面對人口眾多,耕地日減,不可能有更多的糧食轉化為肉類食品的嚴峻局面,中國人的消費慾望不能太高,在吃的方面絕不能盲目“西化”、仿效歐美“食”、營養嚴重過剩、不健康的膳食方案。
中國人民必須振奮民族精神,堅持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保持艱苦奮鬥和節儉勤勞的優秀傳統,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世代相傳。
在這方面,韓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大家知道,韓國的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三位。20世紀60年代,韓國人的膳食熱量供給還比較短缺,20世紀70年代以後達到了推薦膳食供給量(RDA)的水平。到20世紀80年代以後,蛋白質的供給才可以滿足需求。根據韓國的飲食標準,在膳食纖維、非營養物質的攝入量方面較發達國家佔有優勢。
由於動物性食物攝入量下降,液體食品和脂肪佔了總熱量的20%。20世紀90年代,韓國人的營養攝入量和膳食平衡總體適度。由於堅持傳統膳食結構,飲食中非營養類物質所佔的比重比較高,足以提供膳食纖維、抗氧化劑、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等各種有益於健康的物質。
這些成分位於營養價值和美味可口之後,體現了食物的健康功能。不難看出,同發達國家相比,韓國居民中“文明病”的低發病率應歸功於堅持了健康的飲食習慣,韓國傳統飲食依託半素食的飲食結構為基礎,提供適度的、而不是過多的營養物質和能量。
我認識一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女處長,她素來身體比較胖。一次有機會被安排到韓國的漢城(現在叫首爾)參加為期60天的技術培訓,回國后見到她,發現這位女處長秀氣了許多。她告訴我,在韓國這60天體重一共減掉了5公斤。因為在韓國吃的伙食並沒有在中國到處可以見到的韓國烤肉,也很少有炒菜,而是每天都要吃好多韓國泡菜和水煮菜。
[[編輯推薦:跳樓事件為心理健康敲警鐘 心理調節最佳飲食]]
[[編輯推薦:夏季飲食 涼拌四類蔬菜的秘訣]]
[[編輯推薦:都市白領的10個最佳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