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故事 飲食文化 正文

茄子--既是佳肴又是葯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摘要:《本草綱目》介紹,將帶蒂的茄子焙乾, 研成細末,用酒調服治療腸風下血;《滇南本草》主張用米湯調服, 更為妥當,因為腸風下血和痔瘡出血,都不宜用酒。

  茄子,夏秋季節的時鮮蔬菜(蔬菜食品),自古就在全國各地栽培。 正如蘇頌所說:“茄子處處有之,其類有數種:紫茄、黃茄,南北通有; 白茄、青茄,唯北土有之。”從顏色上看,茄子有紫色、黃色、白色和青色四種;從形態上分,茄子常見的有三種:球形的圓茄、橢圓形的燈泡茄和長柱形的線茄。

  茄子的吃法,葷素皆宜。既可炒、燒、蒸、煮,也可油(油食品)炸、涼 拌、做湯,都能烹調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茄子的營養,也較豐富,含有蛋白質(蛋白質食品)、脂肪、碳水化合物、維 生素以及鈣(鈣食品)、磷、鐵(鐵食品)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P的含量很高。

  每10Q克中即含維生素(維生素食品)P750毫克,這是許多蔬菜水果(水果食品)望塵莫及的。維生素P能使血管壁保持彈性和生理功能,防止硬化和破裂,所以經常吃些茄子,有助於防治高血壓(血壓食品)、冠心病、動脈硬化和出血性紫癜。

  中醫學認為,茄子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於清熱解暑,對於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的人,則不宜多食,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 所說:“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 《滇南本草》記載,茄子能散血、消腫、寬腸。所以,大便於結、痔瘡出血以及患濕熱黃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幫助,可以選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

  《本草綱目》介紹,將帶蒂的茄子焙乾, 研成細末,用酒調服治療腸風下血;《滇南本草》主張用米湯調服, 更為妥當,因為腸風下血和痔瘡出血,都不宜用酒。

  把帶蒂茄子焙乾,研成細末,更常作外用。 《婦人良方補遺》記載把茄子細末用水調勻,外塗治療皸裂;現代的《中藥大辭典》又介紹將冰片混入茄子細末之中,撒佈於皮膚潰瘍,都有一定效果。《隨息居飲食譜》說茄子有“活血、止痛、消癰”的功效,確為經驗之談。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飢不可食的五種水果 菠蘿造成胃受傷]]

  [[編輯推薦:女人想要平滑肌膚 必吃的4大水果]]

  [[編輯推薦:春季減肥正當時 奇異果讓你奇異]]

編輯:wuya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