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季節,氨基酸含量不同。一般說,春茶比夏茶含量高。不同鮮恭弘=叶 恭弘嫩度氨基酸含量變化趨勢,有些資料分析不盡相同。但嫩梗氨基酸含量比芽、恭弘=叶 恭弘多,這是共同的分析結果。其中茶氨酸、嫩梗的含量比茶恭弘=叶 恭弘高1—3倍,很值得重視。綠茶品質中嫩梗的香高味醇,可能與氨基酸含量較多有關。
蛋白質與氨基酸
蛋白質與氨基酸是兩類近緣含氮化合物。蛋白質由氨基酸合成,在一定條件下,又能水解成氨基酸。
蛋白質是含氮化合物,它廣泛存在於茶樹體中,鮮恭弘=叶 恭弘中含量占干物總量的25—30%,其中主要是酪蛋白,約佔蛋白質總量的80%左右,其餘20%左右是白蛋白,球蛋白和精蛋白。蛋白質一般難溶於水,但其中約8%的白蛋白能溶於水,對增進茶湯滋味是有作用的。
蛋白質一般生命力強的茶樹和茶樹新梢幼嫩部分較高。隨着新梢伸育,蛋白質含量減少。此外,茶樹品種、季節、施肥等因素對蛋白質含量有一定影響。
芽恭弘=叶 恭弘部位 芽 第一恭弘=叶 恭弘 第二恭弘=叶 恭弘 第三恭弘=叶 恭弘
蛋白質含量 29.00 26.06 25.92 24.94
制茶過程中與蛋白質有關的技術:
在綠茶製造中,利用高溫使蛋白質變性的性質,破壞酶蛋白,使之失去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氧化,保持綠恭弘=叶 恭弘清湯的品質特徵。由於綠茶殺青工序,利用高溫使蛋白質迅速變性凝固,因此,綠茶中蛋白質含量變化較小,據測定:鮮恭弘=叶 恭弘的蛋白質含量為21.45%,製成綠毛茶的為17.62%。
蛋白質在凝固變性之後,其結構中結合較弱的側鏈隨恭弘=叶 恭弘溫升高較易發生水解和熱解作用,而形成遊離氨基酸。然而蛋白質在濕熱的作用下,又可以與多酚類化合物結合,使可溶性多酚化合物減少沉澱,在一定程序上,綠茶呈澀味轉化為醇和的滋味。因此,蛋白質含量高的鮮恭弘=叶 恭弘適制綠茶在紅茶製造過程中,一般要求多酚類含量豐富,蛋白質含量低的鮮恭弘=叶 恭弘,有利於發酵,形成紅茶、紅恭弘=叶 恭弘、紅湯的品質特徵。如果蛋白質含量高,蛋白質與多酚類化合物結合多,不僅使可溶性多酚類化合物(發酵基質)減少,而且使發酵困難,還會產生不良氣味,降低紅茶品質。因此,在制紅茶的技術措施中,前期採取促進酶的活性;後期提高恭弘=叶 恭弘溫,使蛋白質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生水解和熱解的遊離氨基酸。同時使部分蛋白質與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產物結合沉澱,形成紅茶紅亮恭弘=叶 恭弘底。
蛋白質是由很多氨基酸分子混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質組成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在一定的制茶技術條件下,蛋白質又能水解成各種氨基酸,使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
目前,在茶恭弘=叶 恭弘中發現的氨基酸種類很多,大多有30種。但遊離氨基酸很少,約佔干物質1—3%。茶恭弘=叶 恭弘中分析出來的主要氨基酸有茶氨酸(甜鮮味、焦糖香),谷氨酸(鮮味)天門冬氨酸(酸味),精氨酸(苦甜味),這幾種物質外,還有絲氨酸等。其中茶氨酸、天冬、谷氨酸三種含量較多,占茶恭弘=叶 恭弘的氨基酸總量80%。茶氨酸約佔60%,是茶恭弘=叶 恭弘中特有的氨基酸,是組成茶恭弘=叶 恭弘鮮爽香味的重要物質之一,對綠茶品質影響較大。
茶恭弘=叶 恭弘中所含的氨基酸大部分是在制茶過程中由蛋白質水解而來的。氨基酸是一種鮮味的物質,是提高茶恭弘=叶 恭弘鮮爽度的重要物質。
特別是氨基酸與多酚類化合物,協調配合,增強茶恭弘=叶 恭弘香味的濃強、鮮爽。在紅茶製造過程中,氨基酸被兒茶素的氧化物醌、氧化脫氨后形成相應的醛。氨基酸與糖互相作用,生成具有糖香物質,對茶恭弘=叶 恭弘香氣、滋味有一定影響。
不同季節,氨基酸含量不同。一般說,春茶比夏茶含量高。不同鮮恭弘=叶 恭弘嫩度氨基酸含量變化趨勢,有些資料分析不盡相同。但嫩梗氨基酸含量比芽、恭弘=叶 恭弘多,這是共同的分析結果。其中茶氨酸、嫩梗的含量比茶恭弘=叶 恭弘高1—3倍,很值得重視。綠茶品質中嫩梗的香高味醇,可能與氨基酸含量較多有關。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一天吃多少纖維素為宜]]
[[編輯推薦:保持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讓你的情緒不會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