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地溝油被頻頻曝光,人們看到了從殘渣剩羹中回收的油製品重上餐桌的醜陋一面,卻未必能意識到高脂、高膽飲食實際上也讓自己的血管變成“地溝”,裡頭肥油橫流。人體內負責消化油脂的胰腺不勝重荷,短期容易爆發急性胰腺炎,長期會滋生出胰腺癌——兩者的死亡率都極高: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高達40%,而胰腺癌號稱“癌中之王”,發病率幾乎就等於死亡率。
○高脂、高膽飲食會讓自己的血管變成“地溝”,裡頭肥油橫流
○血管“地溝油”容易誘發胰腺炎和胰腺癌,兩者的死亡率都極高
○很多人確診胰腺癌時已是晚期,控制脂肪攝入防患於未然很重要
近日地溝油被頻頻曝光,人們看到了從殘渣剩羹中回收的油製品重上餐桌的醜陋一面,卻未必能意識到高脂、高膽飲食實際上也讓自己的血管變成“地溝”,裡頭肥油橫流。人體內負責消化油脂的胰腺不勝重荷,短期容易爆發急性胰腺炎,長期會滋生出胰腺癌——兩者的死亡率都極高: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高達40%,而胰腺癌號稱“癌中之王”,發病率幾乎就等於死亡率。
病因
“富貴飲食”讓胰腺被自己消化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消化科主任岳輝介紹,胰腺是“隱居”在我們腹部深處的一個非常不顯眼的器官,大約只有兩三厘米寬。胰腺雖小,但它兼有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與生命息息相關——胰腺對外分泌到消化道的胰液含有好幾種消化酶,是消化脂肪和蛋白質的主力;對內分泌到血液的胰島素、高糖素等則負責調節全身生理機能,最重要的便是調控血糖。
岳輝認為,胰腺病變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們的飲食結構,“胰腺問題可以說是一種‘富貴病’。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大量進食高脂、高膽類食物,例如肉類和海鮮,加上大量飲酒,胰腺早晚出事。”
美國夏威夷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對20萬名男女調查了10年,發現每天吃熱狗與香腸等加工肉類超過50克的人患胰腺癌風險增加2/3,每天吃50克以上豬牛肉等紅肉的人得胰腺癌的風險增加50%。
岳輝解釋,準確來說,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最初只是沒有消化能力的酶原,保護胰腺自己的組織不被消化,它們進入腸道以後激活成消化酶才能分解食物。長期大量進食高脂、高膽食物導致大量油脂進入血液循環,使胰腺本身的微循環受到影響,結果造成消化酶原提前在胰腺內部激活,胰腺炎其實就是胰腺“自己消化自己”,而酒精可以干擾脂肪代謝,可促進病變。高脂飲食還讓胰腺處於不斷製造消化酶的高負荷狀態,增加了胰腺細胞分裂出錯而癌變的機會,長期容易演變成胰腺腫瘤。
診治
胰腺癌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
岳輝指出,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高達40%,而胰腺癌更加恐怖。由於胰腺位置很深,胰腺癌的發病初期沒有什麼獨特的癥狀,即使引發腹痛也常常跟腸胃的問題混淆,不容易引起警覺。有些患者經常左上腹痛,最後越來越劇烈,讓人徹夜難眠,有些人則在短時間內出現血糖失控,岳輝建議這些人及時檢查。
他介紹,現在診斷胰腺癌的手段主要有:CT掃描——準確性高,初次就診的首選;超聲——費用較低,但準確性受到操作者技術、病人體形和胃腸道氣體的限制;化驗方面可以查血液澱粉酶和腫瘤標誌物等;此外,還有核磁共振、核素成像、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超聲內窺鏡等。“很多人確診胰腺癌時已經是晚期,所以控制脂肪攝入防患於未然很重要。”岳輝說。
治療方面,岳輝稱早期胰腺癌可以做胰腺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這是普通外科中最大最複雜的手術,術後效果也不是很好;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療方法更為有限,6個月內死亡率極高,不治療的話一年後幾乎無人生還,即使积極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也僅為1%~5%。針對高齡晚期患者,岳輝提到,可在CT引導下微創植入碘-125粒子,讓其持續發出作用範圍僅15~17毫米的伽馬射線殺死周圍癌細胞,對正常組織的損傷較小,“患者雖然最長只能生存到1年半,但疼痛大為減輕,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病例
常常大魚大肉 血脂嚴重超標
楊先生覺得街邊大排檔的口味好,價錢又便宜,於是天天的午餐、晚餐都去幫襯,每頓少不了油膩膩的大魚大肉。
日前,年近40歲的他肚子突然絞痛不已,被家人送往醫院,后被確診為“急性胰腺炎”,其血脂嚴重超標。醫院馬上對其實施禁食、胃腸減壓等搶救,再通過血漿置換對其肥得流油的血液進行凈化,竟然過濾出一袋200毫升的油脂。得救后的楊先生感嘆道:“就是這一袋‘地溝油’差點要了我的命!”
“肚子一空,萬事皆空”,這句話道出了飲食的重要性,隨着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吃已經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了,吃什麼,怎麼吃才是人們所關心的。[[想要科學合理的飲食請進入:飲食頻道]]
[[編輯推薦:常喝含飲料易患上心臟疾病]]
[[編輯推薦:注射膠原蛋白價格有嚴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