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宗教文化 正文

釋教禮儀文化解說:審問是什麼意思

日常佛教用語中的比丘是什麼意思

  提及佛家人人應該都知道,然則今天小編不說這個,小編要說的是釋教禮儀。那麼同硯們對於這個釋教的禮儀又是領會若干呢?釋教禮儀一樣平常分為三大類,藏傳釋教禮儀、漢傳釋教禮儀另有就是南傳釋教禮儀這三大類,說道這裏小編也就不多空話直接入正題。本章文章要講的是關於釋教禮儀中審問的意思,希望人人喜歡。

釋教禮儀

  審問,指舊時訴訟當事人到公堂上受審。亦稱空門中的“用飯”,中國漢傳釋教森林中特有的儀制,早、午齋兩次審問,是將進食視為一種主要的修行方式,在僧團生涯中佔有主要的職位,是釋教頭腦和禮儀的統一。審問。僧尼用飯都要審問,早晨、中午到"五觀堂"或"齋堂"用食。五觀之意為:一是忖量食物來之不易,二是忖量自己德性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發生貪食鮮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為療飢的葯,五是為修道業而受此食。

  在審問時,住持僧人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眾在雙方就座。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葫蘆型鐵板(雲板)。梆是用飯呼籲,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徒修行也應精勤不息,廢寢忘食用飯中央,若是需要添飯菜,應將空碗送到桌邊,由齋堂服務員添,不能作聲叫喚,碗筷應擺在桌邊放齊。

  如住持僧人的筷子擱在碗邊上,示意他要對民眾講話;筷子放平,即禁絕備講話。已往,大寺廟因僧眾較多,多用“審問”形式用飯,並執行分食制。現在一樣平常小廟,人數不多,多接納四菜一湯共食制。釋教主張過午不食,現已有改變,多數僧尼為了事情和學習,也吃晚飯,叫做“吃放參”。

  2009年3月28日中午12時,加入第二屆天下釋教論壇的千餘名高僧大德及社會各界人士,進入五觀堂,體驗中國寺廟中的“審問”儀式。此次“審問”儀式是首次納入天下釋教論壇。千餘人一起“審問”的排場亘古未有,堪稱壯觀。中國釋教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示意,“審問”是出家人的天天三餐都要過的形式,體現了釋教的內在,以後每屆天下釋教論壇都將放置這一儀式。

佛教入門解說:降魔杵與金剛杵的區別

  “審問”即空門中的“用飯”,是中國漢傳釋教森林中特有的儀制,早、午齋兩次審問,是將進食視為一種主要的修行方式,在僧團生涯中佔有主要的職位,是釋教頭腦和禮儀的統一。

  五觀堂內側,一尊斜卧的金身彌勒佛笑呵呵地“看”着堂內眾人。在悠揚的誦經聲中,不分出家人和在家人,也不管是來自漢傳釋教、藏傳釋教照樣南傳釋教,都依序而坐,肅穆莊重。他們眼前,3隻青瓷碗擺放成“品”字形,尚有香蕉1根,勺子1隻,木筷1雙。

  在眾人合手低眉念誦“供養咒”的同時,數十名青衣僧人手持木桶,最先給眾人分餐,一菜一飯一湯。根據空門儀軌,眾人悄悄進餐,不得發聲。中國寺院除嚴酷素食外,還憑證有關戒律制訂了響應的用齋審問儀軌,這就是“二時臨齋儀”,成為漢傳釋教的一大特色。

  中國釋教協會教務部副主任釋清遠示意,加入“審問”可以體驗到釋教對生命自我和外在物質天下的熟悉。“‘審問’是此次論壇的一大亮點,主要體現了五個釋教理念:感恩惜福,慈悲同等,知足節約,內觀自省,綠色環保。”他還透露,“審問”儀式還準備申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竣事語】“審問”說的簡樸點就是空門內的子弟們用飯的時刻做作業,同樣也可以以為是一種修行。這種儀式在在僧團生涯中佔有很主要的職位,是釋教頭腦和禮儀的統一。

您可能也喜歡:
中國飲食文化的優點是什麼?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若干?
萬物同等,以佛文化角度看待人的貧富
消災祥瑞神咒注音,消災祥瑞神咒全文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蘇東坡和禪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