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宗教文化 正文

一樣平常釋教用語中的比丘是什麼意思

佛教入門解說:降魔杵與金剛杵的區別

  提及佛學入門那就不得不說一下空門的法器另有人物了,但凡寺院內都有用於祈禱、供養、修行、法會等佛事的法器,高僧身上所佩帶的佛珠、錫杖、缽等都屬於法器,固然另有一些釋教的工藝品也不外乎為法器。不外今天小編要來說說丘比,那麼人人知道丘比是什麼意思嗎?

比丘

  比丘,釋教指僧人。梵bhiksu。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一樣平常意譯為“乞士”,俗稱“僧人”。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比丘:巴利文:Bhikkhu,梵文:Bhiku,又作比呼。意譯乞士(乞食)、董士、破煩惱(破惡)、除饉、凈命。滿二十歲,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稱作比丘(俗稱僧人)。比丘需守二五六條戒律。然而僧人一詞在釋教中現實不是每個受具足戒,甚至出家的人可以稱謂的。經雲:僧人如父,阿奢黎為母。僧人翻譯娶親西席,一樣平常只有寺院的住持才氣叫僧人。相對應的女子稱為比丘尼。沙彌是比丘的接棒人,式叉摩娜(學法女)是比丘尼的接棒人。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蘇東坡和禪師的故事

  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一樣平常意譯為“乞士”,俗稱“僧人”。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條。《大智度論》卷三枚舉了比丘的五種意譯:乞士、破煩惱、出家人、凈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見的意譯。

  隋·吉藏《法華義疏》卷一說:“比丘名為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比丘是佛的學生,固然要從佛乞法,但為什麼要向俗人乞食呢?緣故原由是:比丘出家學法,一樣平常不作治生產業,乞食不只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驕慢之心。《金剛經》載:“(佛)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釋迦牟尼出家時,凈飯王派憍陳如等五名知己隨侍。釋迦成道以後,這五人在鹿野苑聽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

你可能也喜歡: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釋教若何拜師父,準確的拜師父儀軌
釋教的基本碰頭禮:合十禮的寓意何在
釋教禮儀的起源,講述佛家之禮的緣起

宗教知識:什麼是一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