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宗教文化 正文

你所不知的道修養生之道

詳解:轉世是什麼意思?

  玄門,是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玄門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樂生、重生和貴術。在耐久的修道證真的歷程中,確立了系統的養心理論,形成了道修養生學,堪稱中國傳統養生學的集大成者。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宗教文化的角度去學習玄門的養生之道吧!

你所不知的道修養生之道

  一、養神之道
  玄門和道家雖然並不相同,但玄門始終以道家尤其是老莊哲學的宇宙觀、人生觀和方式論作為其養生學的理論墓礎、方術泉源和實踐規範。道家張揚清靜無為、靜觀玄覽、含德抱一、虛心坐忘,追求心裏的安寧,主張“道法白然”。玄門繼續這種離俗超凡的精神,生長並實踐為出世的養神之道,以“清靜無為,離境高坐”為其主要特徵。 

  養神之道的上限極難確定,早在《老子》、《莊子》和中醫文籍《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專氣致柔”的養神之道。《老子》中“虛其心,實其腹”、“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等敘述,原始道典《太平經》中詳盡地敘述了守一、潛心養的方式,以為養神乃一切養生的烤礎和條件。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張欲永生不死須恬偷澹泊、滌除嗜欲,必須靜寂無為,忘其形骸。魏晉時在上層社會中頗具影響的上清派,確立了較為系統的存思“丹田”之道。南北朝時的著名文學理論家劉把在《滅惑論》中將“清靜無為”列為道修養生的最上乘等。但最為系統地敘述道修養神之道的代表作,還要首推唐代著名羽士司馬承禎據《莊子·大宗師》中紀錄的顏回“坐忘觀”而撰寫的《坐忘論》一書。

  《坐忘論》以為,養神之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程,由此提出“放心坐忘之法”的七階論:(1)“信敬”。“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則道可長,蒂固則德可茂”。強調欲養生則須心誠德正。(2)“斷緣”。此即要求“去物慾,簡塵事”,與一切有為俗事相阻隔,除去對物質利益的追求。(3)“收心”。物慾之起,皆因我之知覺、感受及頭腦意識的存在,欲永生則必“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老子》。

  (4)“簡事”。一親身外之物,皆“情慾之餘好,非益生之良藥”,唐代著名羽士兼醫學家孫思邀以為“多欲則志昏。”故事養生者須簡斷事物,欲心不起,“必清必靜,無動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永生。”《莊子·在餚》。(5)“真觀”。收心簡事之後,“日損有為,體專一閑,方能觀見真理”。(6)“泰定”。收心之後,還要虛心放心。心不納外事,也不分心於外界,即“心無所定,而無所不定”,則致“心不着物,又得不動”的靜定,即能“生慧”、“自明”。

  (7)“得道”。至此達四處物而不染、處動而不散、良心不起、離乎萬境的道修養神之道的最佳境界。司馬承禎在另一本著作《天隱子》中又將修鍊的詳細方式分為“齋戒”、“安處”、“存想”、“坐忘”、“神解”五個歷程。《坐忘論》的“七階”和《天隱子》中的“五漸”,使清靜無為的養心之道趨於完善和系統,成為後世玄門徒養生的配合遵經。如稍後的著名羽士吳葯撰《守神》篇專論此道。金代王重陽確立的全真教以明心見性、清心寡慾、“澄心界說,抱元守一”為內修的“真功”。王重陽的學生丘處機在渴見成吉思汗時所謂“有衛生之道而無永生之葯”的衛生之道,主要就是清心寡慾,恪守精神”的養神之道。

觀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二、養氣之道
  玄門的養氣之道,即所謂“氣”的修鍊,六朝隋唐的佩服經》、《延陵君修養簡略》等道書中,專指“佩服”一類的養生術。玄門的氣、有三種差其餘寄義,或者說是包羅三個部門,均來自於祖國醫學中的精氣學說。一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氣,稱為“清氣”。二指先天怙恃雄精時的元氣,稱為“先天之精氣”。三指通過飲食物質所生的能維持人體生命的流動的“水谷之精氣”,或稱“後天氣”、“後天之精氣”。玄門徒以為人的活力之源在於體內之氣,故強調保持和充實體內元氣,希圖通過養氣之道而到達祛病延年的目的。

  養氣之道中最基本、最貢要的是佩服法,是由上清派在“行悉”功的基礎上連繫導引、推拿而成。玄門以為,“人身一小天地”、“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吸入天地間四時之正氣、日月星辰之精氣,即可延年益壽。佩服之道的孕育歷程相當久遠,在《莊子·刻意》中就紀錄彭祖因“吹峋呼吸、吐故納新”而“壽至八百”。馬王堆出土的“卻穀食氣”篇有專文敘述佩服。佩服是在意念指導下的吐故納新,吐故為口吐濁氣,納新為納清氣。納新有服六戌氣法、服三五七九氣法等功法。

  吐故氣,漢以前有吹、峋、呼三種墓本方式。吹是吹出涼氣;響是呵氣;呼是呼出體內濁氣。漢代以後生長為吹、呼、呵、噓、灑六種方式。南北朝時羽士兼醫藥學家陶弘景所著《養性延命錄·佩服療病論》立此“六字氣訣”日:“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委屈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啼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灑以解極。”並與五臟連繫起來以治病,“心臟病者,體有冷熱,吹呼二氣出之;肺臟病者,胸隔脹滿,噓氣出之;脾勝病者,體上游風習習,身癢胸悶,嗡氣出之;肝臟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

  佩服之道要求氣息均應輕緩而深長,相符《莊子·大宗師》提出的“其息深深”之度。佩服之始,先行導引、推拿、叩齒、咽津;佩服歷程分為調氣、頑皮、咽氣、散氣、委氣、閉氣等諸節(《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佩服之時,“當以生氣之時,勿以死氣之時”(《抱朴子·釋滯篇》);佩服之交頗氣,“善用氣者,噓水,水為之遞流數步;噓火,火為之滅,噓虎狼,虎狼伏而不得虧起;噓蛇地,蛇地蟠而不能去。”(抱朴子·釋滯篇》)佩服之道,乃玄門徒常修大功,月成大果者均善此道。佩服法磨鍊人體內、外環境間氣,而道翻更注重人體自身氣的養生,由此而提出“去氣”、“胎息”之道。行氣乃佩服之繼續,是氣體進入人體后的修鍊。

  當外氣進入人體后,在主觀意念的誘導下,循“小周天”、“大擂天”運行,作用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可趕疏經通絡、活血行氣之功,並可以此治療疾病。《養性延命錄》中即專列《佩服療病》篇以論行氣治病之道。胎息法是道修養氣之道的最佳境界,《莊子.大宗師》要求以踵呼吸,《抱朴子·釋滯篇》則主張鼻無收支之氣,“以鴻毛蓋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候也”。因此功“能不以鼻口噓吸,如人在胞胎之中”,故命名日“胎息”。道書中有關資料頗多,如《佩服經》、《佩服精義經》、《尹真人服元氣法》、《張果先生佩服法》、《墨子閉氣行氣法》、《赤松子佩服法》、《嘆氣經注》、《太上養生胎息氣經》、《高上玉皇胎息經》等。有關功法更是不能勝數。

  你可能也喜歡:
  傳說中的藏傳釋教辟邪七寶
  釋教傳說當中的財神爺“五爺”
  中秋節與玄門的隱秘關係
  龍是空門裡的大護法嗎?

儒家思想的精華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