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宗教文化 正文

探秘薩滿教的祭祀流動有哪些

詳解薩滿教的歷史起源

  薩滿教是漫衍於北亞的的一種巫覡宗教,也包羅了我國的滿族蒙古族的薩滿教。在薩滿教文化中,祭祀流動是很主要的一種儀式,舉行祭祀流動都異常的莊重而盛大。那麼薩滿教有一些什麼祭祀流動,你知道嗎?不知道的就追隨小編一起去領會薩滿教的祭祀流動吧。

薩滿教文化

  奧來那楞
  薩滿教傳統的盛大祭祖儀典,全體氏族或部完工員介入祈禱人畜平安、農牧豐收。氏族新薩滿領神儀式亦常同時舉行。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多於春季舉行,又稱“四月會”。屆時眾人攜帶牛羊、獸肉、糧食和酒前往加入延續數日的聚會。

  內蒙古額爾古納河林區鄂溫克人舉行祭祖議典時,將祖神偶像掛於樹梢,東、西兩側劃分掛日、月和大雁、布谷鳥等木製模子各一個,樹間皮繩上懸挂馴鹿或犴等獸頭、喉、舌、心、肺、腎臟以及四肢和尾巴,獸頭朝向祖神;禁用他們以為不祥的四爪獸供祭。祭祀場所四周的樹榦塗抹獸血。

  草原的鄂溫克人常於陰曆八月聚會。園地裝飾如林區情景,祭品豐盛。聚會時代縱情歌舞、賽馬、摔跤,交結情侶。薩滿們穿着神衣、面具,到各戶跳神念經示意驅邪納吉,各家主人向他們潑酸奶討祥瑞。達斡爾人在聚會的第三天舉行“庫熱”儀式。

  屆時薩滿將本氏族男女老幼集中在一處,繞以皮繩,三次將皮繩收緊又再放鬆,若質繩長度每次都有所增添,即以為是人丁興旺的預兆;眾人從繩下鑽出,可免災禍。當夜,薩滿模擬飛禽的動作和鳴叫,舉行吃血儀式,並將牛羊血抹在眾神偶像嘴上,以求福佑。

  求烏麥
  為嬰兒抓回靈魂的儀式。在古突厥語中,烏表一詞含胎盤之意,雅庫特人以為它是一種祥瑞的小鳥,供奉鳥麥能使人丁興旺。額爾古納河鄂溫克人小孩患重病,以為病兒靈魂去另一天下了,須以馴鹿、犴為祭品,請薩滿舉行求烏麥儀式,抓回靈魂。

淺述薩滿教的信仰與崇拜

  夜間跳神前,殺一玄色馴鹿作薩滿去尋魂的乘騎。跳神后,帳篷內熄燈滅火,薩滿在黑漆黑作往返奔跑尋找狀,然後再點燈察看薩滿的鼓面,若有小孩頭髮,意即病兒靈魂己被找回,怙恃即搶取頭髮,用清潔的布包好夾在腋下或墊於臀部,不讓它飛掉。越日再殺一白色馴鹿祭祖神瑪魯。他們將象徵小孩靈魂的烏麥用木頭刻製成小雀形,同瑪魯神像一起縫在小孩衣服背後以求安吉。

  送魂
  鄂倫春和鄂溫克人喪葬時,多舉行薩滿送魂儀式,即扎一草人,繫上多根細線,身着孝服的死者子女或其他親人各牽一線,薩滿也握一線念咒祈禱,請死者勿戀家人舊地,趕忙離去。然後用神棒將線—一打斷,全力將草人遠拋,以為死者靈魂就隨之遠去。遺體入棺后,放在山林風葬,或土葬。赫哲族下葬送魂時,做個穿衣服的小木人,代表死者,點香燒紙上供,或請薩滿跳神,用酒肉招待親友三天。第三天由薩滿射箭三支,為亡靈指示去陰間的偏向。

  祈求獵物
  鄂溫克、鄂倫春獵人每遇出獵晦氣,常舉行這類儀式,即用柳條體例鹿、犴的模子,置於平時供奉神像的位置上,以弓箭或卸掉彈頭的獵槍向模子射擊,在場的氏族或家族成員紛紛說:打中了!打中了!獵人隨即佯裝剝皮掏取內臟,放在棚架上祭祀。或於夜間,在獵場上置一空鍋,獵人們對月叩禱,越日早晨察看鍋內有何種獸毛,就以為可能狩獲何種野獸。冬季難以獵獲經濟價值較高的細毛獸時,便請薩滿祈求吉卧克神賜予好運

  求雨和止雨
  林區鄂溫克人將打死的啄木鳥放在水上,鳥嘴朝上張開,然後掛置樹上,以為可以得雨。取松樹條穗,倒綁在細木杆上,再將薄木片一端穿孔繫上繩線,用手快速搖轉,發出風聲,以為可以吹散烏雲,止雨放晴。

  咒術與術數
  據傳,草原鄂溫克人只須知道敵人或盜賊的姓名和歲數,便可請薩滿來念咒,並用油麵做個正三角形“查格多勒”放在紅木盤上,在不被對方覺察時,向被咒詛者偏向扔去,以為施以這樣的巫術(扎特哈),便可使對方遭到不幸。如對方察覺,也可用同樣方式抨擊。傳說有些薩滿在跳神驅鬼時,還常虛偽“術數”,如光腳在炭火或鋼刀上行走,舌舔燒紅的烙鐵、丟火噴焰,或割破自己唇舌,把鮮血噴到病人臉上等。

  占卜
  在信仰薩滿教諸民族中頗為盛行,方式繁多。有槍卜、骨卜、筷卜等,輝索木區域鄂溫克人尚有“笊籬姑姑”卜,主要卜問患病者冒犯何種神靈和休咎休咎等。

  跳神
  薩滿中的跳神,跳神一樣平常在三種情形下舉行:其一,為人治病;其二,教新薩滿;其三,舉行祭神儀式。薩滿為人治病的跳神儀式是這樣的:黃昏,在患者棲身的“仙仁柱”中,人們圍坐在周圍,在跳神前點燃一種木本植物,發出香氣,凈化污濁空氣,以便神靈能夠到來。

  猜你可能也喜歡:
  日本神玄門與釋教的關係
  清點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禮儀
  日本神玄門的歷史與生長
  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分類

帶你了解薩滿教的分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