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宗教文化 正文

釋教中所說的五蘊六塵是何意

解說:佛教的人生八苦是哪些

  在釋教中,所謂的五蘊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合稱五蘊,六塵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的合稱。那麼這五蘊六塵事實是講着什麼的呢?本期釋教文化為你先容五蘊六塵併為你註釋是何意。

釋教文化

  五蘊
  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叫做五蘊。此言心和外境相蘊合,統名曰色。一個色字,包羅五個字在內,而且包羅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無相相頭腦方面都在內。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內色接觸了,就有個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轉念,這是行;轉出那知識來,就是識;以是受想行識四個也照樣色,總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種種的幻法。這個五蘊,是眾生造孽受苦確立六道生死的資源,但也是開般若,除習氣,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薩成大覺度眾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蘊,只是佛菩薩能照見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轉,眾生反被所縛;是在覺不覺,明空不明空之別,不要指定為欠好的器械,反生了私見。

  六塵
  一、色塵《俱舍論》卷一紀錄,色境有二種:
  1、顯色:指展現的顏色,有青、黃、赤、白、雲、煙、塵、霧、影、光、明、暗等十二種。

  2、形色:指物體的形狀,有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等八種。

  《瑜伽師地論》卷一,在顯色、形色之外,增添表色,使得色塵的分類加倍完整。即通常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種種動作形態,顯著的显示於外,可以令人瞥見的,稱為表色。

  二、聲塵
  聲塵,指耳根所能吸收到的聲波,是耳識所劃分的工具。《俱舍論》卷一紀錄,聲音大致可分為八種。依發聲的物體有感受與否,先大別為有執受大種因之聲與無執受大種因之聲。執受,是心、心所的異名。大種,指地、水、火、風四大種。通常聲音發自有情的四大種者,稱為有執受大種因之聲,如人的語言、拍手的聲音等;通常聲音發自非有情的四大種者,稱為無執受大種因之聲,如佛陀以神通力變作化人的言語、錄音帶所發出的音聲,或木、石、流水、落恭弘=叶 恭弘等所發的聲音等。然後,再憑證聲音是有意義或無意義,而分為有情名之聲、非有情名之聲。更由差異物類發出的響聲,給予人發生愛惡的情緒反映,又分為可意聲、不能意聲。

  可意聲:好語聲,有情名
  不能意聲:惡語聲,有執受大種為因
  可意聲:好拍手聲,非有情名
  不能意聲:惡拍手聲,無執受大種為因
  可意聲:化人好語,有情名
  不能意聲:化人惡語
  可意聲:木石好聲,非有情名
  不能意聲:木石惡聲

眾所周知的菩薩:彌勒佛的故事

  三、香塵
  香塵又稱香境,是鼻根所嗅的器械,鼻識所劃分的工具。《俱舍論》卷一紀錄,香可分為四種:

  1、好香:指嗅了使人感應恬靜喜悅,有益身心,而且能夠增進福業者。
  2、惡香:指嗅了使人感應窄小主要,無益身心,而且不能增進福業者。
  3、等香:等,是均等的意思。不太強,不太弱,恰到利益者,稱為等香。
  4、不等香:指太強、太弱,出於均等以外者。

  四、味塵
  味塵,指舌根所嘗的味道,是舌識劃分的境界。《俱舍論》說味有六種:甘、醋(酸)、咸、辛、苦、淡。《品類足論辯五事品》則將味分為可意、不能意、順舍三種。

  五、觸塵
  觸塵,指身根感受的境界,是身識所劃分的工具。《俱舍論》說觸有十一種:堅、濕、暖、動、滑、澀、重、輕、冷、飢、渴。前四項屬能造觸,是依四大種(地、水、火、風)所發生的觸,是一切觸的所依;后七項屬所造觸,是因所依的四大種增盛水平差異而有所差異。

  六、法塵
  法塵指第六識(意識)所緣的對境,又名法處、法界。廣義而言,指已往、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諸法,也就是意根、意識對六塵全體的作用。

  由於六塵的關係,使我們在心裏湧現好、壞、美、丑、高、下、貴、賤等劃分妄想,以是六塵又名“六妄”;能衍生種種執着煩惱,令善心衰減,以是也稱為“六衰”;能挾制一切好事法財,因此叫做“六賊”。

  煩惱若何發生?“色不迷人人自迷”,色是因緣和合而有的假色,它的自身並沒有善惡的劃分,是我們的眼根攀緣外境所造成的效果。因此“情人眼裡出西施”,情人紛歧定美如西施,只不外是眼識妄起做作劃分而已。其它如聲、香、味、觸、法等塵以是會令我們起惑造業,莫不由於其它五根、五識向外馳求執取,而發生種種貪染愛着的效果。

  釋教稀奇舉出六塵的過患,目的在於提醒修行者,要時時注重密護六根門頭,不要被虛幻的外境所眩惑左右。

你可能也喜歡:
【都會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關中八大怪,到底哪個更新鮮
古色古香的廣東四台甫鎮

集儒釋道為一體的建築——三聖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