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不管是在古代照樣現在的中國對於釋教那都是虔敬的,幾千多年前最先釋教文化就泛起在了這片土地上,那時起大巨細小的佛塔就最先興起。西安的大雁塔許多人都知道,那麼有人知道小雁塔嗎?若是你去了西安看了戎馬俑,逛了大雁塔卻沒有到小雁塔肯等是會留下遺憾的,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西安小雁塔的迷人之處吧。
小雁塔建於唐景龍年間(707―709),是唐代着名釋教寺院獻福寺的佛塔,位於大薦福寺內。薦福寺的原址在唐長安城的開化訪,確立於公元684年,原名獻福寺,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為他“獻福”而製作的。唐代高僧義凈曾居此譯經。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兒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為大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稱大薦福寺。
明代最先了薦福寺的中興,曾有五次大規模的整修,基本上維先進保留的名目。明宣德元年(1426年)陝西西寧衛弘覺寺番僧勺思吉蒙欽錫度牒,到薦福寺住坐,薦這裏殿堂疏棄,雖發願重修。正統十四年(1449年)大修完工,勺思吉向朝廷乞賜寺名。現在的“敕賜薦福寺”就是昔時英宗天子的親筆。
清朝時薦福寺又多次修繕,以康熙三十一年的整修規模最大。晚清時期由製作了藏經樓和南山門等。辛亥革命后,薦福寺隨同着戰亂再次走向降低,並受到了戰火的糟蹋。1926年~1949年5月薦福寺耐久被國民黨軍隊佔住。其間天主教會的英國人曾開設過苦兒院來收容戰爭孤兒。但1938年後就成為軍營,小雁塔也成為高級軍事指揮部。胡宗南撤離后,中央黨校五分部進駐。1949年至1957年寺內殿宇被黨校、人民法院、審查院、公安派出所、農業手藝推廣站、影戲放映隊等機關佔用。1958年後文物部門接受了薦福寺,最先了對薦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復。1964年~1965年對寺、塔多處舉行了加固和修復,基本保持了古物的原貌。文革時代,薦福寺的東、西院有被小學和軍隊佔用,直到1989年以後才清退清潔。
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在哪裡
薦福寺是唐代主要佛經翻譯場所之一,唐高僧義凈從長安出發,經廣州取海路到印度,歷時25年,遊歷30餘國,帶回佛經400餘部,於武則天證聖元年(公元695年)回到洛陽,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入薦福寺譯經。唐中宗複位的景龍年間(公元707~709年)於薦福寺所在的開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圖院中修造了15層的佛塔,即為小雁塔。小雁塔在唐宋時期一直叫薦福寺塔,至於“小雁塔”之名,則和“大雁塔”的名稱有關。由於此塔比慈恩寺大雁塔小,其高43。3米,底邊長11。38米,高與底邊的比例是100比26,皆比大雁塔小,故稱小雁塔。
小雁塔的特點是塔形玲瓏秀麗,屬於密檐式磚結構修建,塔壁不設柱額,每層磚砌出檐,檐部迭澀磚,間以菱角牙子。塔身寬度自下而上逐漸遞減,愈上愈促,所有輪廓出現出嫵媚愉快的錐形形狀,造型優美,比例平均。原為15級,約45米高,現存13級,約43。3米高。該塔塔平面為正方形,各層南北兩面均開有半圓形拱門,塔內設有木梯,遊人由此登上塔頂可以飽覽西安市內風景。
在漫長的歲月中,小雁塔另有一段“神合”的歷史呢!公元1487年,陝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央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痕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攏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鶴的小京官回鄉途中夜宿小雁塔。聽了眼見過這次“神合”的堪廣僧人講的這一段奇事後,驚異萬分,把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門楣上。開國后修復小雁塔時,才發現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
原來古代工匠憑證西安地質情形專程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后壓力平均渙散,這樣小雁塔就象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70餘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修建身手的高明。
您可能也喜歡: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印度教和釋教的教義相同點
淺述印度教和釋教的關係
佛教中的一掌經從何而來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