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教合一是什麼時候,是哪三教
不管是什麼,人物事都一樣,都市有其壯盛,有其虛弱的一天,有由於天災,也有由於人為,例如釋教,它曾幾度絢爛到達一種什麼高度,卻又在什麼時刻慘遭滅佛流動。本期釋教文化將為你先容三武一宗滅佛流動。
釋教自漢明帝傳入中土以來,曾幾度絢爛。釋教最鬱勃的時刻是在南北朝時期和中唐、晚唐時期。那時人們對釋教的狂熱絕不亞於一場天下局限內對某些人的極端崇敬。若有人當著民眾眼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鳥,遍體流血卻顏色穩固,又有僧人自以鐵鈎掛體,燃點千燈,一日一夜,端坐不動。在這樣的狂熱下,那時的僧尼道眾、廟宇寺院也是遠多於現在,而且那時的僧尼還享有許多的特權。然而盛極必反,宗教也一樣,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反佛運動,其中有三次規模較大,而提議這場運動的天子的謚號里都有個武字,以是就稱為“三武滅佛”。
“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宜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謚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
一、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為了統一北方,牢固在中原的職位,以全民為兵。那時,由於沙門向來可以免去租稅、徭役,以是銳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詔,通常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他還聽信宰相崔浩的誹語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擠釋教,並漸次生長為滅佛的行動。
太武帝的廢佛行動,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鎮壓沙門,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阻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遮掩,誅滅全門。翌年,盧水的胡人蓋吳在杏城(陝西黃陵)起義,有眾十餘萬人。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前往鎮壓,到達長安時,在一所寺院發現武器,嫌疑沙門與蓋吳通謀,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乘隙勸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毀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土崩瓦解。
那時太子拓跋晃監國秉政,一直篤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勸阻,雖然都不被接納,但也由於云云,廢佛的詔書得以緩宣,而使遠近的沙門聞訊逃匿獲免,佛像、經論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國境內的寺院塔廟卻無一倖免於難,史稱太武法難。廢佛后不久,寇謙之病死,崔浩厥後也因撰《魏史》,書中蔑視胡族而遭腰斬,其族人被誅者百餘人。廢佛后六年,太武帝駕崩,文成帝即位,下詔中興釋教,釋教才又逐漸恢復生長。
儒家代表人物五聖是誰,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什麼
二、北周武帝滅佛
宇文邕(543—578),字禰羅突,是宇文泰的第四個兒子。他當了十八年天子,死時僅三十五歲,史稱北周武帝。北周武帝滅佛,同時也滅了道。這也是和那時北周武帝厥後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造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北魏末年,社會動蕩。公元515年發作過冀州沙門法慶聚眾造反之事,其眾多達5萬以上,法慶自稱“大乘”,張揚“新佛出世”,所至即毀寺、殺僧、焚經、燒像,故此對那時的僧俗田主統治階級形成了極大的威脅。北魏鎮壓了“大乘起義”后不久,在公元523年,又發作了規模更大的“六鎮起義”,接着各處紛紛泛起反魏起事,群雄並出。那時北方區域的僧、道階級過於重大。憑證《魏書》稱,正光(公元520-525年)以後,不少原屬國家的編戶民眾,為避苛役重賦,相繼投入空門;此外,其時社會政治動亂的加劇,亦令通俗國民追求相對平安的宗教實體之呵護。以致天下的佛寺竟有3萬之多,僧、尼數目則有200萬之巨,這在那時北中國的人口比例上,到達了極高的水平,約佔天下總人口數的16分之1。士這促使封開國家政權接納極端手段,以擴大經濟泉源來充實國力。
三、唐武宗滅佛
唐武宗滅佛,始於會昌初年,而至會昌末年到達熱潮。早在會昌二年(842),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違戒者還俗,並沒收其所有財富,“充入兩稅徭役”(《武宗本紀》,《舊唐書》卷十八)。會昌四年七月,敕令毀拆天下凡衡宇不滿二百間,沒有敕額的一切寺院、蘭若、佛堂等,命其僧尼所有還俗。
會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仆眾、財富之數,為徹底滅佛作好準備。同年四月,即在天下局限內睜開周全毀佛運動。僧尼豈論有牒或無牒,皆令還俗;一切寺廟所有摧毀;所有廢寺的銅像、鐘磬悉交鹽鐵使銷熔鑄錢,鐵交本州鑄為農具。八月,下詔宣布滅佛效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萬萬頃,收仆眾為兩稅戶十五萬人。”(《武宗本紀》,《舊唐書》卷十八)同時還“勒大秦穆護、祆三千餘人還俗”,以使“不雜中華之風”。
會昌滅佛給釋教以繁重襲擊。據日僧圓仁眼見記述,山東、河北一帶的寺院,四處是“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寺舍破落,不多凈吃;聖跡陵遲,無人修治”(《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的情景。在江南區域,也是“剎宇頹廢,積有年所”(《修龍宮寺碑》,《金石萃編》卷一0八)的狀態。厥後不久,唐末农民戰爭發作,對釋教又是一次襲擊。由於寺院經濟被削奪,僧尼被迫還俗,寺廟遭毀,經籍散佚,致使釋教宗派失去繁榮的客觀條件。因此,釋教需要新的勢力者的提倡,接納新的生計和生長形式。
四、後周世宗滅佛
在這幾回滅佛事宜中後周世宗滅佛,是最有影響的一次。實在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政權都前後接納過一些禁佛的措施,但其中周世宗滅佛則是對照大的一次。從現有的資料上紀錄,周世宗此次滅佛,並沒有大量屠殺僧尼、焚毀佛經,而是帶有一種整理釋教的性子,還保留着許多寺院與僧尼。但由於整其中國釋教的生長,已經走向了委屈維持的階段,經由這一個襲擊之後,就更顯得蕭條衰落了。在這一靠山之下,三教之爭,就更趨於緩和,從這之後,儒佛道三教之爭,已不像已往那麼尖銳,也不像已往那樣顯著,雖然照樣有,但相對而言,規模都對照小。
你可能也喜歡:
戲劇文化詳解:元雜劇的體制特點是什麼
面臨失傳的閩西客家十番音樂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衣飾文化
維吾爾族的習慣習慣有哪些?
天主教洗腳禮圖片,洗腳禮含義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