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宗教文化 正文

佛學基礎解說:十二因緣法的主要內容

人生一切煩惱的總稱:無明從何而來

  十二因緣為釋教主要基礎理論之一,它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獲得的真理,其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歷程的十二個環節。那麼關於十二因緣法的主要內容,就讓我們一起隨本文往下看看吧。

十二因緣

  (1)無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煩惱的總稱。於緣起性空無所明晰,因而妄生一切執着,此謂“無明”;
  (2)行:做作義,指一切行為,即依無明所造的善惡業;
  (3)識:業識,此識隨業受報,為已往業力所驅,挾持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
  (4)名色:名指心識,色指形體。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成胎後為色。所謂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個月的中央,由名色逐漸發展到六根完整,於出胎后對六塵境有相互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觸:即接觸。根、塵和合而成觸。指出胎后六根與一切外境之接觸;
  (7)受:即領受。根境相對於違順二種境界上,生起苦樂二種感受謂之“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情緒;
  (8)愛:即貪愛。對於五塵欲境,心生貪着,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歡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全心勉力以求得之爾後已,遇所憎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舍之爾後已,此即為愛染欲境的一種趨求。
  (10)有:即業。即有因有果,由前際因(愛取),生后際果(生老死),業力牽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循環的事實來。此為所作業力感報的一種劃定;
  (11)生:即受生。以現在所作之業為因,依因感果,必招下世受生,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流動;
  (12)老死:即老耄和殞命。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軀自然從少到老,無常轉變必至於死,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效果。

  汝當諦聽,我當依已往諸佛說十二因緣法: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入滅,六入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汝今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汝今以得佛性清凈,堪為法器。“

佛說愛情十種境界,莫要因愛生恨

  釋常愍語譯:
  你要專心聽看,我依已往諸佛所說的十二因緣法,對你解說一次。
  一切眾生,實是原本清凈,由於已往一念無明妄動,便有行為做作,有行為造業便有入胎之識。有入胎之識便有現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會有六種觸覺,有六種觸覺便有六種感受。有感受便明白愛,明白愛之後,就會執着,全力去爭取,有所爭取,便會形成未下世之業因。

  有了未來之業因,就會領受下世之生。有生就一定會有老死,及一切憂悶悲痛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順生門。若是沒有無明妄動,那裡會有行為造業?沒有行為造業,那裹會有入胎之識?沒有入胎之識,那裹會有胚胎這個色身?

  沒有色身,就不會有六根存在。沒有六根,就不會有六種觸覺。沒有觸覺就沒有感受。沒有感受便沒有愛。沒有愛就不會有執着爭取。沒有執着爭取,就不會有未來生之業因。沒有未來生之業因,就不會有未下世之生。沒有生,就不會有老死,及憂傷悲苦。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顛倒,你要知道,一切眾生不能考察十二因緣之法,是故輪轉於生死苦海中。昔有人能考察十二因緣之法,即是能見實相法。能見實相法者,耶是見佛。見佛者,即是見佛性。何以這樣說呢?一切諸佛,都以此十二因緣法為法性。你現在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法,即獲得佛性清凈,堪為空門法器。”

你可能也喜歡: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釋教中所說的十二因緣的故事是什麼
四諦和十二因緣關係:目的相同,歷程差異
釋教基礎理論研修:若何修習十二因緣

佛說愛情五百次回眸,只為今生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