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慳貪則結苦輪根
每小我私人都有一套做人的原理,以是有的人做得好就能得人心,而有的人做欠好了,只會讓人憎惡,在佛經故事中,能獲得佛陀讚許的只有四種人,你知道是哪四種嗎?會不會有你呢,讓我們一起往下領會看看吧。
釋迦世尊在給伶仃園說法時,讚美「憍薩羅國」四希有:
一、位尊者能向猥賤的人求懺謝希有─心行同等難。
二、富貴能受持齋戒、遠離邪欲希有─豪貴學道難。
三、能遵遵執法、誓死不欺誑他人希有─不說是譴責。
四、貧窮人能發心廣行布施希有─貧窮布施難。
【佛經故事】欠債還情三世也難
早年舍衛城中有三位父老,各以道德來取名:能發心廣行布施的,稱為善與父老;出言不欺誑的,稱為善合父老;能使眾人信服的,稱為戒勝父老。
那時憍薩羅國常在中秋節后便會有許多盜賊,這些土匪在秋天搶劫一次,足可享用一年,因此名為秋賊。有一天,群賊聚會,討論項目是:今秋生意要怎麽做─若何能以更少的氣力,獲得更多財物,並可在一年內恣意享用?
賊中一人講述說:「城中有一位善合父老,他家裡有許多財寶,我們有意去向他詐稱我們以前曾寄放一億兩款項在其處,現在需要用一筆錢,請他還給我們。他若是說沒有這回事,我們就指『戒勝』父老為證人;這批生意若是做樂成,何愁沒有財寶享用?」。
一人說:「戒勝父老豈肯為我們當偽證?」。
餘人說:「我們用強力的手段榨取他作證。」。
「怎麽榨取法呢?」頭目問。
「誰人戒勝父老性多慚恥,上茅廁時必當遠出到城外林木叢生的地方,我們準備好利刃在草叢里伺候。等他來時,把他捉住。告訴他說:若為我作證可得活命,否則斬首。」其中又有人這麽回覆。
群賊聽了之後說:「好!好奇策。那要這小我私人作證不難了。」於是他們即持刀往林間期待。戒勝父老遂被群賊所擒。群賊問說:「父老!你希望死或是活命?」。
戒勝父老說:「我不明了你們的用意。」。
賊眾說:「我等以前寄放一億兩黃金在善合父老處,現在要索回,怕他要找證人,你若為我們作證,可保活命;若是不作證,馬上把你殺死。」。
父老問說:「你們確實有那麽多款項寄在他那裡嗎?」。
群賊說:「傻瓜!我們若是有一億兩黃金,哪還要做這種不必成本的生意啊!」父老自忖:我寧死也不能以為他們作偽證。豈可避一生的苦而招致無量劫受諸惡報?他想了之後便向群賊說偈:
「寧以遵法取終亡,不作背法而存命,遵法定得昇天樂,背法當生地獄中。」。
戒勝父老說此偈后,即告訴群賊說:「諸位應知:你們都因宿世惡業因緣,做作欺誑等事,雖得人身,可是衣食常缺;現在再作不善業,命終之後當生哪一道?除了三塗惡趣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容納你們了。」父老作了種種勸喻,群賊聽后遂起信敬心,便向父老敬禮,稟告說:「我們愚痴,不明善惡,想以欠妥的行為侵犯您;既蒙告喻,深感慶幸!請您告訴我們往後應該怎麽作?」。
你可能也喜歡:
藏傳釋教10條基本禮儀
釋教中所說的十二因緣的故事是什麼
釋教講不講看住宅或墳地的風水?
詳解:釋教是什麼時刻傳入中國的
【佛經故事】睡覺並不是簡單的兩眼一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