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宗教文化 正文

大乘釋教的現代意義:勸人多行善

大乘佛教的五時八教是什麼意思?

  “佛說:得不到的器械,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妙的,那是由於你對他領會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領會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妙。”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大乘釋教的現代意義吧!

大乘釋教

  大乘釋教對現代人類的意義
  以是,現在許多知識分子不接受釋教,只不外是不領會而已。不領會的緣故原由有幾種:一是由於語言的隔膜,大乘釋教從印度傳入漢地、藏地后,中央由於許許多多的緣故原由,致使漢地許多人並沒有領會它的意義。

  另有一種是,現在不少人以為的釋教,現實上並不是真正的釋教。所謂的釋教,說著實的,是一種教育。而在寺院里燒香、拜佛、做好事,只是釋教的個體行為,不能完全代表釋教。寺院修得金碧絢爛、雄壯堂皇,這也不是釋教,而是釋教的一個修建。就像一所大學,校舍造得再壯觀,也不是大學的焦點所在。大學的焦點是什麼呢?就是它的教育理念。同樣,我們釋教也是云云,這在藏傳釋教中做得相當好,到現在為止,有系統、有次第的聞思修傳統,仍是釋教的重中之重。

  現在漢地有不少人,皈依空門多年,只是見到佛像就拜拜,一直在邊上打轉,這樣的話,你不懂釋教的真正教義,又怎麼稱得上是“釋教徒”呢?以是,漢傳釋教的許多寺院,最要害是要有講經說法;漢地許多大學的釋教研究中央,也一定要有釋教課程。

  其着實漢地,不管是釋教歷史、巨細乘經論,都有足夠厚實的千經萬論,但遺憾的是,這些現在所有堆在藏經樓里。有時刻我看到漢地的藏經樓,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古往今來,那麼多譯師歷經千辛萬苦,翻譯了如是多的珍貴教典,現在這些卻無人問津,只是供奉在藏經樓中,整日與灰塵為伍。要知道,這些佛典中有無數的竅訣,足以對治眾生的一切痛苦和煩惱,但你不去學習的話,就像乾渴的人守着水卻不願意喝一樣,這些再殊勝對自己也無濟於事。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善惡因果皆由佛說

  以是,不管是釋教徒,照樣非釋教徒,現在應該把這些拿出來,好好研究一番。釋教是無欺的真理,不能能被任何劃分念所推翻。佛陀從涅盤到現在,已有2555年了,這麼漫長的時間里,它是最經得起考察的一種學說。

  且豈論佛陀親自傳講的諸多經典,就算是佛陀的隨學者,像龍猛菩薩、法稱論師、月稱論師、寂天菩薩、靜命論師,所傳下來的論典,義理也極為甚深。許多人去研究的話,可能也會霧裡雲里,很難一窺其堂奧。因此,釋教並不是有些人想得那樣簡樸,人人若能對它稍有涉獵,獲得的利益會不能言表。

  實在,人類追求的是什麼呢?就是幸福。但這種幸福不能只是眼前的,若是今天幸福、明天痛苦,或者今生幸福、下世痛苦,那就是一種鼠目寸光了。作為修學大乘釋教的人,不只會思量自己的久遠幸福,還會將這種幸福的局限普及所有眾生。

  關於此舉的意義,釋教有足夠的理論依據可以確立,並可通過爭執的方式,接受種種質疑。尤其在我們藏傳釋教,寺院里向來保留着爭執的傳統,依賴這種方式,會讓你對釋教的原理越辯越明,將自己深層的智慧挖掘出來,從而引生的看法異常純正,不會被任何邪見和嫌疑所摧毀。

  當今時代,人們對許多事物的追求,已與初衷南轅北轍。孔子在《論語》中提到過一個詞,叫“文質彬彬”,意思就是說,人類後天的文化,要與先天的本質相協調。文化一旦脫離了道德本質而盲目生長,必會將人類引入邪路。列位應該也有這樣的感受:自己呆在學校里這麼多年,但到了社會上,基本不知道怎麼做人,最終脫離人世時,心中也是茫然一片,這是什麼緣故原由呢?人人應該思索一下。

你可能也喜歡:
佛家中所說的婆娑天下是什麼意思
釋教禮儀文化解說:審問是什麼意思
空門用餐禮儀解說:吃齋飯的禮貌一二
釋教禮儀詳解:誦經后準確的迴向方式

道教三清的師傅是誰?與老子有何關係